84 KiB
3.4第三帝国:圐圙(4)
⽂殊与基督
五岳与四场
道教的核⼼理论是五⾏⽣克说,故为东西南北中配有五岳,如表:
⽅位
五⾏
⼭岳
省份
神祇
东
南
中
西
北
⽊
⽕
⼟
⾦
⽔
泰
衡
嵩
华
恒
⼭东
东岳⼤帝
湖南
南岳⼤帝
嵩⼭
中岳⼤帝
陕西
西岳⼤帝
⼭西
真武⼤帝
北岳恒⼭原本在河北保定下的曲阳,明末因地震被点在⼭西⼤同下的浑源。
中间仅⼀丘之隔⸺灵丘者,赵武灵王所葬之丘,所修之陵。
因故:张纪中版《笑傲江湖》在悬空寺取景是不对的。
按⾦庸原著的推断:《笑傲江湖》应该是《倚天屠⻰记》之后不久,即明初之时。
不过有可能是⾦庸⾃⼰没搞清楚北岳的历史沿⾰,那就不该怪张纪中!
索性作罢!
佛教发展⾄康雍乾三朝,成为满清的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认为:
五⾏中,⼟⽊⼆象者,不够究竟,应以"地⽔⽕⻛"四⼤皆空为上。
故在乾隆后期,喇嘛们为汉地名⼭与诸位菩萨做了"拉郎配"⸺即:四⼤道场。
五台⼭,⽂殊;普陀⼭,观⾳;九华⼭,地藏;峨嵋⼭,普贤。
五台⼭得名于五台县,⽽五台县在拓跋鲜卑之前,名为"驴夷县"⸺似有不雅之嫌。
兴建"云冈⽯窟"的孝⽂帝崇佛抑道,在驴夷敕建"清凉寺",故五台⼭⼜称"清凉⼭"。
五台⼭阳历⼋⽉尚有⻜雪,⼜岂⽌只是清凉?说是个冰窟窿也不过分!
事实上,雄才⼤略的孝⽂帝⼜可能会是因⼀场⻜雪⽽⼀时兴起为寺庙起名?
清凉者,祁连也;祁连者,圐圙也⸺昆仑⾳转,意为天下。
前⽂有叙:关陇集团酷爱改名,炀帝也为⼀代雄主,故将"驴夷"改名之事也提上了⽇程。
⼤业三年,杨⼴将"驴夷"⼆字改为⾄今还在沿⽤的"五台"⸺
⽽"清凉⼭"也被改称为"五台⼭"。
五台⼭⾃康熙五次顶礼、乾隆六次膜拜,形成汉藏⼆传并⽴之局。
藏密⼀共四派,但与满清朝廷关系最好的,是最年轻的格鲁派。
派别
创教时间 创始⼈
核⼼教义
汉地政权 创新
⾊派 秘法
宁玛派
8世纪
莲花⽣
密修,三密觉性
鲜卑
⾸创藏密、唐卡
红教 灌顶
噶举派
11世纪
玛尔巴
⼀修,教修合⼀
蒙元
活佛转世制度
baijia
修持
o5
萨迦派
12世纪
萨迦班智 完修,功德圆满
蒙元
教主⼜被封法王
⻘教 仪轨
格鲁派
14世纪
宗喀巴
超修,⽆常解脱
满清
修建布达拉宫
⻩教 观想
满清皇帝为什么对五台⼭如此上⼼?
乾隆四⼗⼆年,和珅等⼈奉召为满清撰写家史,上呈《满洲源流考》。
⾄乾隆五⼗四年,纪晓岚等⼈完成编纂与校对等⼯作后,⼊四库后⼜为其加上钦定⼆字。
在《卷⼀》中,写作⼩组(说不清是谁的主意)开宗明义道:
曼珠师利⼤皇帝翻译名义⽈曼珠华⾔妙吉祥也。
这个说法应该是来源于⻩教格鲁派⾸领第五世达赖⾸次为顺治帝的请安奏书:
达赖喇嘛致:⾦光四射、银光普照、旋乾转坤、⼈世之天、⾄上⽂殊⼤皇帝明鉴。
西藏政教合⼀,就算达赖的本意只是打个招呼,但政治意义上完全等同于国书。
故曼殊师利为Manchuria之说,被衫⼭正明采信,其⼈在其著《游牧⺠的世界史》中论述道:
Manchuria者,⽂殊之地也。
说的真好!但学⽣也有⼀事不明,地涌⾦莲的⽂殊菩萨可曾教导过来⾃满洲的诸位: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赵孟頫抄写《妙法莲华经·卷五》
太平军与天地会
光绪与康有为
凡要开⺠智者,⽆不有⼀个反贼梦。但开⺠智涉嫌侵犯普罗⼤众的愚昧权。
或⽈:愚昧怎么还能上升⾄权利?国家不是⼀直在扫盲么?⽂盲、法盲什么的。
识⽂断字者不乏知法犯法,即使⻜升⾄副国级的钱学森也不乏纳粹⻜碟信仰。
钱⽒之特异功能即源⾃其师冯·卡⻔,⼆⼈迈过狼窝,调查纳粹⽕箭的信仰之旅。
位⾼权重者尚不可免俗,捧书断句都困难的⼤众怎就不能捍卫免于读书的权利?
到底什么是权利?据《汉书·律历志》记载:权者,铢两⽄钧⽯也。
也就是说:权字的本意是杆秤上负责称重的那个秤砣。杆秤⽂物距已今两千七百多年。
《⼤明王朝1566》中杨⾦⽔说:有些事不上秤没四两重,上了秤⼀千⽄也打不住。
这编剧不知道是在借⽼杨之⼝,阴阳哪位重量级科学家?
所谓权,其物理学本质就是⽜顿第⼀定律所定义的"惯性",或"惰性"。
拿太阳举例容易被中伤,退⽽求其次,我们以⼟星举例⼦:
⼟星之环由不计其数的颗粒物质组成,我们将其视为⼈⺠群众。
所谓开⺠智,就是给这些颗粒念咒,祈求其脱离惯性定律,从切线⻜⾛!
FuckNewton!
愚昧权并不来⾃法律对⼈⺠的保护,⽽是满清反动阶级对⼈⺠的奴役。
魏源与徐继畬
⼜是⼀年春来到柳絮⼉满天飘
暖⻛轻扬桃花红了榆钱⼉窜上了梢
谁说春眠不觉晓⾬花⼉静悄悄
是谁换上了新⾐裳⻩鹂⼉笑弯了腰
曾被⽑熊咬⼀缺
标题出⾃《烧饼歌》开场之⸺半似⽇兮半似⽉,曾被⾦⻰咬⼀缺。
明太祖⼀⽇⾝居内殿,⻝烧饼,⽅咬⼀⼝,内监忽报国师刘基进⻅,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
⼊礼毕,帝问⽈:先⽣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掐指轮算,对⽈:半似⽇兮半似⽉,曾被⾦⻰咬⼀缺,此⻝物也。
开视,果然。
此⻔绝学名⽈:射覆⸺以理、数、象,在脑中映射出覆盖之物。
中华⼈⺠共和国的货币基本单位是"圆"。
圆者,银元也;银元者,⽩银做的元宝,形如饺⼦。
饺⼦者,交⼦也。阴阳际会,交于⼦时,万象更新,天元通宝。
"天元通宝"是"天地会"浙江分舵私制,存世甚罕,良品单枚能过三万圆。
所谓"孔⽅兄",说的就是铜钱,外圆内⽅的制式是王莽定下来的。
圆中间的那个窟窿,就是圐圙⾳转,意为天下。
这个解释,也⾮常的圆满。
蒙古国货币名称是"图格⾥克",⼀听就是腾格⾥的⾳转,意思当然是"圆"。
嘎达梅林与张作霖
2002年上映的《嘎达梅林》是陕西导演冯⼩宁编、摄、导⼀⼿包办的。
构图、⽤⾊、台词很讲究,仅就艺术⽔平来说,很可能是冯导⼀⽣的顶峰。
让这部⽚⼦"出于蓝⽽胜于蓝"的,是其中的配乐,"三宝"那⽇松。
《嘎达梅林》本是1950年发表于《⼈⺠⽂学》的蒙古族叙事⺠歌。
1951年,⾟沪光考⼊中央⾳乐学院,四年后发表了毕业作品《嘎达梅林》。
三宝同志的⺟亲就是⾟⽼师,故其为冯导电影《嘎达梅林》配乐是义不容辞。
🎶 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的幸福
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的⼟地
注:嘎达梅林史诗汉译⼯作是在中国⾳乐学院⾸任院⻓"安波"的主持下完成。
三宝的根在科尔沁草原,《嘎达梅林》的故事就发⽣在科尔沁草原。
嘎达,在蒙古语中特指家中排⾏最⼩的⼉⼦,⽐如成吉思汗四⼦托雷。
时⾄今⽇,雁北⽅⾔中,对家族⾏末的男⼦还称其为"⽼疙旦"(嘎达⾳转)。
梅林,是满清在蒙古特别⾏政区设⽴的⼀种官职,相当于汉地的"总兵"。
嘎达梅林起义的总⽬标,就是阻⽌张作霖这个"满遗"对科尔沁草原的破坏。
张作霖与溥仪的交往史,随互联⽹传播已不再是秘闻,"满遗"⼆字,恰如其分。
溥仪
张作霖
张学良
1928年6⽉3⽇夜,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其⼦张学良继位,后选择"易帜"。
嘎达梅林认为:狼也是不是也有可能⽣出狗崽⼦?"学良"会不会是块"良⼼"?
良⼼还是狼⼼?1929年初,嘎达梅林认为需要找这位少帅盘盘道。
⽼嘎达随即发起"独贵⻰运动",邀请愿者们围坐⼀圈,将签名围成⼀个圆环。
"独"就是"形成","贵⻰"就是"圐圙","独贵⻰"当然就是"成环"的字⾯意思。
嘎达梅林既是武⼈,⼜是蒙古族,应该不太理解看满汉新闻的重要性:
"公⻋上书"的书⽣们下场⼏何?明明是前⻋之鉴,偏偏去⻜蛾扑⽕。
将签名搞成圆环以掩盖发起⼈,难道不是掩⽿盗铃?
张学良就算再傻,也能推断出:送信者应该是主谋。
张学良对外摇尾乞怜时,不过是只京巴。
但其对内镇压时,则是只不折不扣的恶狼!
⽺⼊狼⼝,焉有不吃之理?
⽼嘎达先被收监,后被劫狱,再后就是起义,唱词⾥说的就是这段"过五关斩六将"。
⼀年后,嘎达梅林败⾛⻨城,同关⽻⼀样,也被枭⾸⽰众。
半年后"九⼀⼋事变",期间张学良忙着给蒋委员⻓打电报讨价还价,根本⽆暇西顾。
1931年对科尔沁草原的牧垦计划,就是在这样的外来作⽤下,⽆疾⽽终的。
但⻘草"如通⼈⼼",就算再撂荒它也不回来了!⽽且也确实回不来了。
考古界普遍认为距今六千多年的"红⼭⽂化",源于⻩帝族、少典部、有熊⽒。
"红⼭"⼆字,今被转写为"⾚峰"。
⾚峰在政府官⽹上宣布:2023年的主要⽬标是对"科尔沁沙地"展开歼灭战。
话说不是科尔沁草原吗?怎就成了科尔沁沙地?为何如此魔幻?
以前有个"撒哈拉⼤森林"变成"撒哈拉⼤沙漠"的笑话,不知诸位是否有所⽿闻?
有⼈说,冤有头、债有主;也有⼈说,⽗债⼦偿;还有⼈说,死者为⼤。
那科尔沁的牧⺠该去找谁?
徐树铮与段祺瑞
1916年6⽉6⽇,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留任国务院总理。
⼀年之后,黎段爆发⼆⼈爆发"府院之争",即:国策应当出于总统府还是国务院。
黎元洪请"辫帅张勋"进京主持公道,国会解散,溥仪复辟,黎⻩陂虽下野但共和蒙羞。
领导"讨逆军"将"辫帅"及其"辫⼦军"赶跑的,不是别⼈,正是北洋陆军次⻓徐树铮。
冯国璋继位,但仍与段祺瑞不对付,数次逼迫⽼段下野,徐树铮也只能跟着吃挂落。
徐树铮策动张作霖⼊关抢夺军需,冯国璋⽴⻢有崇祯的既视感,⽼段官复原位。
但不久之后,在"安福国会"的操纵下,徐世昌成为新的代理⼈,冯段双双回家抱孙⼦。
1918年9⽉4⽇,徐世昌就任⼤总统,与钱能训搭台组班⼦,但为直皖战争埋下伏笔。
1919年2⽉,南北议和。三个⽉后,虽有顾维钧陈词巴黎,但⼭东依然被划给了⽇本。
五四运动爆发,共产主义思潮席卷中国各个⼤学。
必须强调的是,彼时的⼤学以教会⼤学为主,故共产党的组织⽂化皆继承于教会传统。
这⼀点本卷开篇已经展开过了,这⾥只稍微点⼀下、回顾⼀下。
本卷上篇也将"五四"前⼣朝鲜东学党及其"三⼀运动"的来⻰去脉做过回顾,此不赘述。
视图
五四倒数计时
1911
1915
1916
1917
timeline title 五四倒数计时 1911: 《清帝逊位诏书》 1915: 恰克图签约 1916: 袁世凯册封,⾼度⾃治 1917: ⼗⽉⾰命
1
2
3
4
5
6
7
8
9
10
• "五四"往前数⼋年,《清帝逊位诏书》传⾄蒙古,第⼋世哲布尊丹巴宣布蒙古独⽴。
• "五四"往前数四年,中蒙俄在恰克图签订协约,约定外蒙古地区"蒙⼈治蒙、⾼度⾃治"。
• "五四"往前数三年,袁世凯册封第⼋世哲布尊丹巴为"呼图克图汗",名义为"⾼度⾃治"。
• "五四"往前数两年,俄国爆发"⼗⽉⾰命",红军经略莫斯科,⽩军则流亡于蒙古库伦。
库伦当局发现⽩军⼼有异志,向北洋政府借兵三千⼈驻防⸺兵不能多借,容易被端。
彼时的北洋驻库伦的⼤员,为"陈毅特派员"⸺与"陈毅元帅"同名。
1919年3⽉,⽩军领袖谢苗诺夫提议将蒙古诸部合并为"⼤蒙古国",然其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军要什么?正是后来"中东路事件"中的"中东铁路"。
打⿇将要凑四个⼈,哲布尊丹巴、陈毅、谢苗诺夫......
这三缺⼀啊?
🀄 那怎么怎么可能?
常陪段祺瑞打⿇将的徐树铮这不来了么!
徐树铮是徐州府萧县⼈,以今天视⻆来看,萧县在鲁豫皖苏交界,现归安徽宿州管辖。
徐树铮被划⼊皖系军阀不因籍贯,是因其认段祺瑞为主公,⽽歪⿐⽼段正是安徽六安⼈。
⽼段⾃认刘备,认为徐树铮是他的孔明,故为其赏了个雅号,名⽈:⼩扇⼦。
但⽼段已经下野⼀年多了,扇⼦哥要⾂服新主徐世昌吗?拿不定主意,故其告假省亲。
后⽼段为扇⼦哥运作了"西北筹边使"的职务,与"东北王"张作霖遥相呼应,对俄则互为犄⻆。
"五四"爆发,防务空虚,谢苗诺夫瞅准⼤漏,逼迫哲布尊丹巴就"⼤蒙古国"事宜进⾏表态。
哲布尊丹巴联系特派员陈毅,希望⽼哥抓紧时间赶快摇⼈,并嘱:来晚可就什么都晚了。
陈毅⼗⽉⼀⽇发出电⽂,徐世昌知悉后⾯告⼩扇⼦:你和你那⼏条枪给⽼⼦顶上去!
⾏伍间所谓"⼏条枪"不指真枪,⽽是指"带把的"敢死队,后泛"精兵强将"甚⾄"骄兵悍将"。
徐树铮⼿下才⼋千⼈,为装声势,在张家⼝⼜调集了⼋⼗两重卡,持美械装备直扑库伦。
扇⼦哥深谙"兵者、诡道也"的原则,此举"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令北京揪⼼,让库伦⼤哗。
徐树铮没找⽩军谈判,却向"拨打911"的博克多汗摊牌,逼迫蒙古总理签订《改善六⼗四条》。
问题解决了吗?燃眉之急算是解决了,但⼜带出来新的⽕花。
中⽂对扇⼦哥此⾏标记为"撤治",明显褒义,但英⽂对此⾏标记为"占领",明显中⽴。
我们站在蒙古⼈视⻆,如果评论区禁⽌脏字,那索性就放弃评论的权利!
🚒 我打⽕警电话请求⽀援,你来的是很及时,这应该表扬!
但请先去灭⽕,⽽不是在这⾥先找我罚款?OK?
蒙古收回"⾃治",孙中⼭曾盛赞徐树铮,但因南北谁为正朔尚未解决,孙⽂只能当众⾃我批评:
徐收回蒙古,功实过于傅介⼦、陈汤,公论⾃不可没。
营销号作者且看:总共⼀个顿号,请问哪有班固?
这⾥专⻔介绍⼀下傅介⼦与陈汤,知名度没那么⾼。
张骞凿空西域之后,西汉本以为"有钱⼤家赚",但出于在第⼀卷讲述的原因,事实远⾮如此。
⻳兹、楼兰两个破落⼾既然总搞事情,傅介⼦借出使之机,仿荆轲图穷⼔⻅,⼿刃楼兰王"安归"。
这就有了王昌龄《从军⾏·其四》:
⻘海⻓云暗雪⼭,孤城遥望⽟⻔关。
⻩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陈汤闪击北匈奴,在伊塞克湖西击败了⼀代雄主"郅⽀單于",乃⾄于其当场被射杀。
这就是杜甫《前出塞》的背景:
挽⼸当挽强,⽤箭当⽤⻓。
射⼈先射⻢,擒战先擒王。
孙⽂为什么压根没提岳⻜呢?
⼀是岳⻜在⾦庸动笔之前,没那么⼤影响⼒;⼆是和孙⽂的⼯作对象有点撞名。
苏联驻华全权代表是Joffe,汉译"阿道夫·越⻜",其⼯作重⼼就是促使孙⽂"联俄容共"。
前⽂有提,J是英⽂独有的发⾳,拉丁语系其他语种都还按照I来发⾳,汉语拼⾳写为Y。
《孙⽂越⻜宣⾔》最重要的伏笔就是将"中东铁路"的问题,留给了"满遗"张作霖。
《孙越宣⾔》对孙⽂的称呼通篇为"孙逸仙博⼠",孙⽂天天搞⾰命,真有空写论⽂吗?
孙博⼠实际是指孙⼤夫,⽽孙⽂⾏医被营销号反复爆炒的,居然是⼀次妇产科出诊经历。
反正都是Doctor,既然你们愿意⼀语双关这么喊,那我就欣然接纳呗!
有孙中⼭的"投桃",⾃然有徐树铮"报李"⸺何况孙⽂这个⼈,本⾝就是魅⼒型领导。
孙中⼭希望能将留徐树铮在左右,但扇⼦哥觉得"天⽆⼆⽇,⾂⽆⼆主",跳槽就是反⽔。
此后⼆⼈只能是惺惺相惜,⾏将就⽊之时,也只能"⻩泉路上⽆⽼少,奈何桥下君⾂分"。
1919年12⽉,徐世昌发布"⼤总统令",核⼼条款是"撤销对哲布尊丹巴汗位的册封"。
同⽉,⼀直在为"直皖之争"灭⽕的冯国璋病逝,享年六⼗。曹锟接⾐钵,准备搞事。
半年后爆发直皖战争,徐树铮赶忙回撤,但曹锟、吴佩孚以逸待劳,拿下段、徐⼆⼈。
此次党争导致蒙古经略⼤计被废,⽽后其倒向苏联,正应了亚当·斯密"理性经济⼈"假说。
冤⼤头每天⽣活在他⼉⼦给他⼀个⼈办的《顺天时报》中,误以为帝制"⼤⼤地好"。
从驻美公使顾维钧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袁世凯有明确的"联美制⽇"的外交思想。
这就解释了,徐树铮为什么有机会从购买美械装备的订单中,吃掉不算太少的回扣。
然⽽徐树铮确有情怀,将不义之财拿出来办学,真可称得上是"转移⽀付"之⿐祖。
发起⼈徐树铮将此中学命名为"正志中学",后袁世凯也凑热闹钦赐匾额"成德达才"。
"五四"爆发后,徐树铮不许学⽣上街,正志中学成为北京所有中学中唯⼀还上课的学校。
直皖战争后,徐树铮倒台,王怀庆接⼿,取匾额中的"成达"⼆字,改名为成达中学。
北洋内⽃不停、外⽃也还⾏,2011年重修的《多伦县志》对王怀庆退蒙古兵加以记录。
1913年,王怀庆镇守多伦,精兵⼀千,但来围城的蒙古兵有⼋千,没得守,更没得打。
王怀庆出城以⼋万块⼤洋将条件谈妥,约定次⽇以⼀场银元⾬完成最终的交付。
银元从天⽽降的场⾯可以参考《让⼦弹⻜》,但下来的不⽌是钱,还有⻜⼑和枪⼦⼉。
蒙古兵群⻰⽆⾸,军⼼如尿崩,胆⼩的当下失禁,胆⼤的地上多搂⼏下后也是脚底抹油。
⼋万⼤洋经过清点,只少了⼀千⼀百块,多伦就这么被守住了。
徐树铮与王怀庆为学校定下校歌,歌词最后⼀句是:
步武前贤,薪⽕⻓传。舍我⻘年,⼤任更谁肩!
没听过,不会唱。
是为⾸师⼤附中的校史开篇⼤事记。
1924年10⽉23⽇,冯⽟祥发动甲⼦兵变,曹锟被软禁、溥仪被赶⾛、孙⽂被邀请⼊京。
这次兵变源于张学良对冯⽟祥的策动,不论冯动机为何,他"倒⼽将军"之名都坐实了。
张作霖认为冯⽟祥做⼈不地道,将已经与清廷拟好的合同撕毁,缺乏基本的契约精神。
事后诸葛的看,冯⽟祥此举直接将清逊帝送与⽇本,直接解决了⽇本侵略的法理困境。
冯、张⼆⼈分别赶赴天津劝段祺瑞回京主持⼤局,但张作霖还专⻔到曹园给溥仪上礼。
1925年3⽉12⽇,孙中⼭在北京逝世,正在欧美⽇考察的徐树铮拍回唁电:
百年之政,孰若⺠先,曷居乎⼀⾔⽽兴,⼀⾔⽽丧。
⼗稔以还,使⽆公在,正不知⼏⼈称帝,⼏⼈称王。
上联出⾃《论语·⼦路》,下联出⾃曹操《述志令》,对仗⼯整,鸿雁悲鸣。
1925年12⽉11⽇,徐树铮回国述职,29⽇被冯⽟祥⼿下张之江绑票,后被枪决。
冯⽟祥与张之江不但同为袍泽,且都奉耶稣基督为主⸺主让他杀⼈、毁佛了吗?
冯⽟祥以⼿中兵⻢酿"中原毁佛",此次法难是"三武⼀宗"之后,最⼤、最近的灭佛⾏动。
此时的段祺瑞不过是冯⽟祥的傀儡,噩耗传来虽在意料中,但还是痛哭流涕,不能⾃已。
徐世昌闻听此讯,也是⼤惊失⾊,后上挽联:道路传闻遭兵劫,每谓时艰惜将才。
南通的缔造者、"实业救国"的提出者、江南六所⼤学的奠基者,张謇(读简)上挽联:
语谶⽆端,听⼤江东去歌残,忽然感流不尽英雄⾎
边才正亟,叹蒲海西顾事⼤,从何处更得此⻰⻁⼈
徐树铮虽将张勋赶出京城,但那只是职务⾏为,遥想扇⼦哥在辫帅灵堂上也曾敬挽:
仗匹夫节,挽九庙灵,其志堪哀,其愚不可及也
有六尺孤,⽆⼀抔⼟,斯⼈已死,斯事谁复为之
公对公、私对私、⼀码归⼀码,徐树铮哪曾似冯⽟祥这般冷⾎!
1926年2⽉,⽇本军舰炮击⼤沽⼝,冯⽟祥下令还击,⽇舰随后驶离。
《⾟丑条约》的本质是满清答应"挨打要站直"的合同,这种契约精神要不要继续坚持?
在各国的⺠商法中,都有破产清算的⽴法规定,即:你得允许法⼈在法律意义上死亡。
继续坚持不平等条约,其本质与继续维持僵⼫公司如出⼀辙,与其奢望重组、不如直接破产。
1949年3⽉,⽑泽东在平津战役后,提出"打扫⼲净屋⼦再请客",即宣告旧中国法理破产。
1926年3⽉18⽇,五千师⽣天安⻔集会,怒发冲冠的李⼤钊带着⾎⽓⽅刚的学⽣冲向国务院。
中间的过程,我想还是略去五千字算了,有些难以启⻮的沉重。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显然鲁迅将这次惨案归责于段祺瑞,段祺瑞应该对"三⼀⼋惨案"负责吗?
段祺瑞在冯⽟祥眼⾥不过是个尿壶,晚上拿出来应急⽤⼀下,玩⼤的还得正经上厕所。
段祺瑞任"临时执政"时,北京真正管防务的是冯⽟祥的"五⻁将"之⼀⿅钟麟。
冯⽟祥
张之江
李鸣钟
宋哲元
⿅钟麟
刘郁芬
😈 《记念刘和珍君》在《⾬丝》发表的同⽇,段祺瑞被赶到天津:⿅钟麟尿完扔⾄床尾。
⼀个实权总理会闲到每⽉开⽀⼀百⼤洋,每天请吴清源这样的棋⼿陪玩,⼩技焉能治国?
《邪不压正》⾥的蓝⻘峰,很⼤程度上汲取了段祺瑞与吴佩孚的⼀些经历。
⼀盘很⼤的棋,甚⾄棋⼦都能飘到⽇本去"碰瓷"本因坊秀策了,但与抗⽇⽆关。
九⼀⼋事变之前,关东军特务机关⻓⼟肥原贤⼆希望扶植⽼段或⽼吴为华北的代理⼈。
他们当然都没同意,⽼吴因⽺⾁饺⼦引发⽛痛,拔⽛时细菌感染后引发败⾎症⽽亡。
西安事变⼀个⽉前,段祺瑞病逝于上海,蒋介⽯为其国葬,以敬其对共和事业的维护。
之后将段祺瑞下葬于北京⾹⼭万安公墓,与李⼤钊做了泉下的邻居。
《少帅》是张黎导的,之前作品还有《⾛向共和》与《⼤明王朝1566》。
总体来说,张黎作品⼀直都在扮演前清的卫道⼠,如下了苍蝇馆⼦般,能吃不能细琢磨。
《⾛向共和》最后⼀集中,张黎安排段祺瑞逼迫黎元洪签署对孙⽂的"逮捕令"。
这⼼眼到底有多脏?把梁启超给捧到天上,把段祺瑞给踩到地下。
《少帅》第⼋集,张黎⼜安排徐树铮给张作霖设下"鸿⻔宴",然后计划失败。
这⼼眼到底有多坏?把张作霖给捧到天上,把徐树铮给踩到地下。
段祺瑞和徐树铮对积极称帝的袁世凯积极反对,官位是被⼀撸到底的。
狂喷共和的《清史稿》作者赵尔巽是⾰命党⼈的活阎罗,张作霖和他称兄道弟。
张作霖私下没少⽤"妈了个巴⼦"骂袁世凯,但第⼀次⻅也是三跪九叩来套君⾂⼤礼。
袁世凯也不打断,只在第三句"万万岁"后,才淡淡说⼀句:现在共和了,不兴这个!
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仓皇逃⾄⽇本,李⽒为其诞下⼀⼦,名⽈:思成。
梁思成的学术⽔平究竟如何,我前⾯轻轻扒拉⼀下,是不是有些松动?
梁启超坚持⼀夫⼀妻,却与他⼝中的这位通房丫头"王姑娘"⽣了六个孩⼦。
⼥⼈⽣产⼀般会破⼝⼤骂,这位"王姑娘"产房"六进六出"之间,可曾留下何种"绝骂"?
好!祸不及家⼈!我只朝他本⼈招呼。
袁世凯称帝,最需要的就是⼀位礼部尚书,偏偏出了杨度与梁启超两位⼤才。
杨度⽴论《君宪救国论》,梁启超就写驳论《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杨度⽂字颇有秦汉古⽂之⻛,⽤词华美,典中带韵,读来晓畅,思有回⽢。
梁启超的格式明显是明清仕⼈之间的信件往来,也算书⾯语,但总不太正襟危坐。
这⾥只说我个⼈的喜好:仅以这个回合的遣词造句⽽论,杨度胜过梁启超。
论点不值得分析。梁启超先是⼩甜甜,后成⽜夫⼈,末了⼤吼"⾂妾做不到啊"!
袁世凯遣⼈给⽼爹、两位夫⼈、七个孩⼦送去慰问品,并留了句话:回来吧!
梁启超反⽽是⸺⼩⽜撅尾巴,来劲了!继续在报纸上发射霰(读县)弹。
袁世凯遣⼈问:要决裂啊这是?你想好了吗?
梁启超修书⻓信⼀封,呈给⼼⽬中的⼤英雄袁世凯,核⼼意思只有⼀个:
只有我最摇摆!不允许其他⼈⽐我帅!
⻢布⾥在认亲
庾澄庆在嘶吼
袁世凯选择了右边
杨度在天坛
惺惺作态,令⼈作呕!这就是我⼀直对他印象不好的原因。
这封⻓信让袁世凯看清梁启超,将他束之⾼阁⸺爱怎么骂你随便吧!
梁启超缺了压⼒,反⽽觉得没意思,就把注意⼒放在讲学上,为清华⽴校训:
⾃强不息厚德载物
1920年底,梁启超邀请罗素来华讲课,这是袁世凯死后的第四年。
关于罗素中国⾏,正⽚有讲,这部分是破解《三体》罗辑⼈设的精华,需要稍晚揭晓。
留下不表,敬请诸君期待。
⽼蒋与王莽
清末,周承忠从岳⻜⼿书《吊古战场⽂》的碑拓中,硬⽣⽣扣出四个字,还我河⼭。
清末江浙⼠⼈在⽇组建光复会,⼝号"光复汉族、还我⼭河、以⾝许国、功成⾝退"。
跳回《再论满江红》请点击: 第三帝国:圐圙(下)
所以不论是"还我河⼭"还是"还我⼭河",都是各有掌故⸺毕竟这⼏个字是扣出来的。
袁世凯就任⼤总统,在北京⿎楼⼤街将关帝、岳王,关岳并祀,后⼈称其"关岳庙"。
卢沟桥事变之后,⽇伪政权将关岳庙依旧制恢复为"武庙",岳⻜被请出"武德堂"。
"⾝在曹营⼼在汉"的关⼆爷倒是可以被留下!听⼤佐训话:
皆さん!眼珠⼦是⿊的,但银⼦是⽩的!
"九⼀⼋事变",仅从⽇军决策层轮替来看,不过从⽯原莞尔换为⼟肥原贤⼆。
1928年,张作霖死于皇姑屯,表⾯来看凶⼿是河本⼤作,实际策划⼈为⼟肥原贤⼆。
阎锡⼭主谋,联系李宗仁、冯⽟祥、张发奎、汪精卫等⼈,酝酿各派联合起来共同反蒋。
张学良坐拥30万东北军对阎锡⼭形成尖⼑之势,反蒋派忌惮,对其展开游说与拉拢。
从国⺠党军阀混战来看,蒋、冯、阎、李中原混战,张学良重度参与导致关外防务空虚。
中原⼤战形势图
⽯原莞尔,关东军"最强⼤脑"
⼟肥原贤⼆,扶植伪满政权
站在⽇军视⻆:东北不是张学良没有尽到守⼟有责之⼒⽽丢,⽽是⼀帮猪头明知外防空虚却乐于视
之。
内⼼阴暗的我认为:918的内因是国⺠党军阀联⼿做局,导致⼆货少帅将东北拱⼿相让!
国⺠党的前⽣是同盟会,但这⾥从其死对头光复会⼊⼿,⼀探⺠国党争。
光复会是个地域组织,谈不上有什么纲领,就只是排满,如徐锡麟七绝:
⻩河源溯浙江潮,卫我中华汉族豪。
莫使满胡留⽚甲,轩辕神胄是天骄。
浙江别说与⻩河毫⽆关联,就是滚滚⻓江也未曾吸纳过蜿蜒曲折的之江。
汉族不过是中华牌桌上的⼩相公,点炮放铳再垒⻓城,起牌再看⼗三不靠。
满清的阿哥、格格、⻉⼦、⻉勒皆为布⾥亚特蒙古之后,但底层旗⼈却为⼥真之后。
之前说过,⼥真没有古⽉信仰,神⼭为⻓⽩⼭,故不可对其妄称胡⼈。
轩辕⽒出⾃天⼭,驾⻓⻋⼊主⻩河,有古⽉信仰,是北⽅诸胡之祖。
此诗字⾥⾏间⽆视历史,所谓⺠族⼤义也缺⼤局观,所以孙中⼭必欲除之后快。
孙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源⾃⾃朱元璋"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鞑虏本意鞑靼,⽽鞑靼是个象声词,意指军⻢铁蹄发出的摄⼈⼼魄之声。
所以,南⽅⾰命党对北⽅⻢背⺠族的统称,不称北狄,⽽称北鞑或鞑⼦。
徐锡麟的⼝号,固然接近朱元璋的本意;⽽孙中⼭却为"五族共和"埋下伏笔。
因其理念上的根本差异,导致光复会融⼊同盟会困难重重,甚⾄其发⽣内讧。
《中正⾃述事略》中蒋介⽯直⾔不讳,认为徐锡麟之死乃陶成章逼迫所⾄。
⽽陶成章之死,可能源于陈其美给蒋介⽯下的密令,查⽆实据,但有些佐证。
1960年,蒋介⽯⻓孙"孝⽂"娶徐锡麟的孙⼥"乃锦",⻘梅⽵⻢成眷属,啼笑因缘。
陶成章遇害案后,蒋介⽯避往⽇本,却猛学德语,为⼆⼗年后的复兴社埋下伏笔。
在谈复兴社之前,先填掉孙⽂与越⻜在《孙越宣⾔》中埋下的⼤坑⸺中东路事件。
从1917年11⽉的"⼗⽉⾰命"到1922年12⽉30⽇的苏联成⽴,孙⽂⼀直在静观其变。
《孙越宣⾔》发表的时间节点,就在苏联成⽴后的第⼀个⽉。
😈 第⼀条、苏联⽆意将苏维埃制度推给中国。
第⼆条、沙俄对华的不平等条约全部废除。
第三条、中东路问题暂且搁置,或许张作霖可以接⼿。
第四条、主观上⽆意,客观上不会去引导外蒙独⽴。
⼏条看下来,与美国承诺不推普世价值、不搞颜⾊⾰命、承认⼀个中国有点类似。
当然都是些场⾯话,如果谁当真,谁就是《太阳照常升起》那个"树上的疯⼦"。
孙⽂之所以要联合张作霖,主要⽬的是灭吴佩孚,次要⽬的是找胡⼦化点缘。
孙⽂遣汪精卫六访奉天,第三访就是为了落实"中东路"在张作霖这⾥值⼏个钱。
枪三万⽀、⼦弹三百万发、饷银数量,有⼈回忆是⼆⼗万两,有⼈回忆六⼗万两。
孙⽂仅凭⼀句空话居然能卖到如此⾼的价格,真是⽆愧于"⻛险投资之王"的称号。
此号乃是⼀个⼩圈⼦⾥的称呼,只因孙⽂的融资轮数早就超过了⼆⼗六个字⺟。
东北有两条⼲线,其⼀是南北纵贯的满铁(⽇控);其⼆是东西横跨的中东路(苏控)。
中东路全称"中国东⽅铁路",本为满清与沙俄合办,但实际为沙俄完全控制。
⽇俄战争爆发后,⽇本实控南满铁路,后将铁路轨距改窄,让列⻋在两段⽆法兼容。
张作霖被炸后,张学良继位,不论其是否认定和本⼤作为真凶,都不影响他的⼝碑。
张学良收到线报,苏联国内正值农业集体化改⾰受挫的低潮期,战机稍纵即逝。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之后,⼜续写姊妹篇《新垦地》就反映这段历史。
《新垦地》旧译为《被开垦的处⼥地》,反映了红⽩双⽅围绕农业苏维埃化的⾎泪⽃争。
两年后、乌克兰爆发⼤饥荒,亲乌的赫鲁晓夫上台后,将格鲁吉亚⼈斯⼤林拉下神坛。
事后看,张学良选择收复中东路的决策是顺应天时的,但他能⼒太差,根本控不了盘。
斯⼤林对远东局发出"武装保卫苏联",刘伯承、叶剑英⼆位⻁将奔赴伯⼒,进攻海拉尔。
刘少奇煽动奉天⼯⼈总罢⼯后被羁押,但其保释说⽆法⾃证清⽩,后成为其"叛变"的依据。
正当他⼈跃上这艘失控的⼤巴,陈独秀则略有微词,在这个疯狂的弯道中,他被甩出⻋外。
苏共与中共都在中东路事件中探明彼此虚实,⽇军则在此次事件中,看穿张的外强中⼲。
本事件极⼤的提速了⽇本殖⺠满洲的时间表,张家⼩六确实是七杀连破军、天煞孤狼星!
苏联中东路失⽽复得,转移了国内⽭盾,探清了张家少帅与⽇本关东军的家底,可以满意。
⽇本则通过满铁株式会社开展情报搜集⼯作,派"东映"在⻓春采⻛,为"满映"坐筹备⼯作。
艺术采⻛与情报收集合⼆为⼀,918中东北军⽳道被封,⽆法反抗,就是对其成果的验收。
在继续探案之前,从《周易》择名开始说起,向外再做个知识拓展:
🌗 《周易》卦序⼗六为豫卦,坤下、震上,雷地豫。
六⼆⽘辞:介于⽯,不终⽇,贞吉。
《象》⽈:不终⽇,贞吉;以中正也。
《周易》卦序五⼗⼋为泽卦,兑重卦,兑为泽。
《彖(图案合⾳)》⽈:兑,说也。刚中⽽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应乎⼈。
说以先⺠,⺠忘其劳;说以犯难,⺠忘其死;说之⼤,⺠劝矣哉!
《象》⽈:丽泽,兑;君⼦以朋友讲习。
很多⼈不理解《易经》中彖辞的含义,不理解是极为正常的。
因为"彖"字的本意就是看"图案"说话,我不相信有谁只看注解就能还原PPT!
所以我的结论是:谁号称能理解谁彖辞,谁就是沽名钓誉的伪⼤师。
彖的构字⽅法实际上属于"六书"中没有提到的"反切假借"构字法。
再试举⼀例,⼈⼼"叵"测的"叵"字,实际是"不可"⼆字的合⾳构字。
此类反切构字语⾔现象的例⼦还有很多:
反义⼆叠字:"没有"为冇,"不好"为"孬","不⽤"为"甭","不要"为"嫑"。
⼼上⼆叠字:你上读您,他上读怹,仁上读忈,好上读恏,对上读怼。
⽇下⼆叠字:⽇⽉为易,⽇云为昙,⽇光为晃,⽇⽣为星,⽇从为昆。
此时该有⼈跳出来骂我⽂盲了?那是⽇⽐!流氓骂别⼈⽂盲,真是奇哉!
我们看看《说⽂》⾥"昆"字⼩篆是怎么写的:⼈⼈都要拜⽇。
昆仑的繁体字写作"崑崙",主要是部⾸相同,形成连绵词,⻅字则如⾯。
崙字实际上也是形声字,上⼭下侖,侖是指事字,专指⾼⼭上的尖峰。
"昆"字更绝,集"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四种构字⽅法于⼀体,⾮常罕⻅。
但与此同时,"昆"字也是流传最⼴的"反切假借字",窗⼾纸捅破了就是错字。
为什么⽂化阶层⼀定要联合起来,共谋消除掉华夏族的拜⽇习俗呢?
这个话题,我们留到最后,尝试从⽂化属性的⻆度去解答。
此时,让我们将进⼊本卷的结尾。
复兴社核⼼⼈员是戴笠、贺衷寒、胡宗南等"⼗三太保",旗帜中间⼀束法西斯棒棒。
⼜因穿其核⼼⼲部模仿德意两国的纳粹军服,只穿蓝⾐⻩裤,故名"蓝⾐社"。
陈其美侄⼦陈⽴夫、陈果夫组建西西系,即中央俱乐部,其本质就是"党内造党"。
国⺠党内部势⼒划分,被街边报童⼀语道破: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九⼀⼋"之后,⼆陈以CC系为⺟体发展出中统,调查能⼒⼀般,却总找⽼蒋的⿇烦。
"七七事变"之后,⽼蒋以蓝⾐社为蓝本发展出军统,"⼀戴三⽑"忠⼼护主,委座舒坦。
⽼蒋"内⽃内⾏,外⽃外⾏",每次⼤战前也会⻓考,然后就⾛步臭棋把⽼将给露出来。
林彪在⽑泽东⼆⼗封电报⾯前敢于"军令有所不受",卫⽴煌却只能服从⽼蒋的"微操"。
究其原因,卫⽴煌被中统和军统连续追着咬了⼗年,他哪敢"实事求是"的汇报与指挥?
蒋介⽯搬空故宫,蜷缩⼩岛,⾬打⻛吹间想起"还我河⼭"四字,不禁悲从中来。
娘希匹!如何让⽼夫发出这令⼈"怒发冲冠"的怨⽓?
王莽是个"重命名⼤师",曾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将⾼句丽改名"下句丽"。
拳头虽软,但嘴巴够硬!掀起了重命名的建设⾼潮呀,建设⾼潮!
改名是个好⽅法!可问题是,先从哪⼉改起呢?
那就先从台湾的"护国神⼭"改起!
尾声:中华的意义
却说⽇寇侵华⼀⼗四年,毫⽆败相,居然雄起到敢去轰炸美军基地珍珠港。
⻛狂⾬骤之际,蒙古独⽴,其源头在于蒋介⽯与斯⼤林的密约。
中苏条约属于"雅尔塔·波茨坦体系"⼤框架中的⼀部分,但却是东亚⼤殿的⻰⻣。
1991年,联合国为平息阿拉法特的怒⽕,炮制议题⸺以⼟地换和平。
"以⼟地换和平"别管看起来多蠢,⾄少在道义上,它⾮常站得住脚。
蒋介⽯则不同,他对中苏密约的定位是典型的:"以⼟地换战争"。
⼀张图道尽中苏密约在历史上的地位,⼀眼看穿中华⼤地上,城头变幻⼤王旗的历史:
视图
gantt title 各类旗的核⼼标志 dateFormat YYYY-MM-DD section 蒙古 莲花索永布 :a1, 1924-01-01, 16y 牲⼝红星 :b1, after a1 , 5y 红星索永布 :c1, after b1 , 47y 索永布 :d1, after c1 , 32y 中苏密约 :crit,milestone, 1945-08-08,10d section 满清 ⻩底蓝⻰旗 :1888-01-01, 24y 伪满五族协和 :1932-03-04, 13y section 北洋与⾰命党 武昌⾸义 :milestone, 1911-09-01,1d 铁⾎⼗⼋星 :crit,1907-01-01,5y 五族共和 :1912-01-10,16y ⻘天⽩⽇ :1895-02-01, 129y 满地红 :1921-05-05, 103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排:
第⼆排:
第三排:
但是,要真正要理解蒙古丢失的必然性,则还需从台湾的⽟⼭讲起。
台湾与蒙古
⽟⼭,本为台湾原住⺠布农族与邹族的圣⼭,邹语汉译为"⼋通关"。
康熙派施琅收复台湾后,郁永河游历台湾九个⽉,期间记录了《采硫⽇记》。
在《番境补遗》⼀节中,称"四⾯攒峰环绕,可望不可即,皆⾔此⼭浑然美⽟"。
⽟⼭之名,⾃此响彻⼋闽,后则逐渐⻅诸于中原⼠⼦之笔端。
⚓ 史海沉钩
《⻢关条约》后,台湾进⼊⽇据时期,因⽟⼭⾼过富⼠⼭,明治天皇命名其为"新⾼⼭"。
1945年7⽉底,⽇军⽆视《波茨坦公告》警告,号称要"⼀亿⽟碎"。
1945年8⽉初,⼴岛、⻓崎被投下两枚核弹,昭和天皇"鹤⾳"宣读终战诏书。
同⽉,中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发动"⼋⽉⻛暴"⾏动,满洲国覆灭。
同⽉,⽑泽东⻜赴重庆,国共达成《双⼗协定》,约定协商建国。
1945年10⽉,蒙古全⺠公投,选择独⽴,总票数四⼗⼋万,反对票数为零。
1984年费⽟清唱的《梦驼铃》就是在阴阳这件事:
⻛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痕
⻛沙挥不去苍⽩海棠⾎泪
1946年,东京审判开庭,两年多的庭审中,南京⼤屠杀等诸多真相浮出⽔⾯。
1946年,苏军撤离东北,国军接管东北,蒋介⽯当选国⺠⼤会主席,协商怎能建国?
1947年,延安陷落,中野挺进⼤别⼭,⾃断后路,破釜沉⾈,险中求胜。
10⽉10⽇,"打倒蒋介⽯,解放全中国"被喊出,五个野战军正式更名为"中国⼈⺠解放军"。
换句话说,解放军47年的"双⼗宣⾔"就是在回击蒋介⽯对"双⼗协定"的背叛。
⽽这⼀年的台湾爆发了"228事件",严格执⾏戒严令外,还需以理服⼈。
什么是理?天命就是理!天命在哪⼉?昆仑⼭?可那是⻢家军的地盘啊!
改名!改名!把⼩⽇本的"新⾼⼭"重新改回"⽟⼭"!
只是,此⽟⼭⾮郁永河笔下的⽟⼭,⽽是《⼭海经》西王⺟所居瑶池之⽟⼭。
这个⽟⼭,⼜被称为天⼭,是西周时期的昆仑⼭,可能是今天的祁连⼭。
他也许在想:祁连,圐圙⾳转,意为天下,这天命不就⼜有了么!?
只是,这"介⽯"剖开,会有"⽟"吗?借⽩居易⼀⾸七律试论此事:
赠君⼀法决狐疑,不⽤钻⻳与祝蓍(读是)。
试⽟要烧三⽇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便死,⼀⽣真伪复谁知?
⻩河地区历来有"⽴冬数九"的歌谣,最冷时节为"三九",乍暖还寒为"六九"。
1936年,中央红军经过两年跋涉,九死⼀⽣进⼊陕北,正值"六九",⼤雪天降。
⽑泽东在⼭沟沟⾥看着春光雪景,突然诗兴⼤发,写就《沁园春·雪》。
整篇词借物⾔志,⽓势恢宏,尤其是"只识弯⼸射⼤雕"这句,可谓"点睛"!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主席将这⾸词赠与柳亚⼦后,⽅才为⼤众知晓。
蒋介⽯看到这篇词,找了⼏个"对穿肠"准备⽂⽃,但是给你机会你不中⽤啊!
蒋介⽯终于认定"⾦鳞岂是池中物",这才揭开"假和谈、真内战"的序幕。
再往后⾯纱刺破,从三⼤战役打到渡江战役,胜负已分,⽼蒋投⼦认输。
⽼蒋离开⼤陆最后⼀件事,就是拜别祖坟,痛述回天乏⼒。
之后,接应⽼蒋的军机从浙江⾈⼭起⻜。
这⼀⻜,却再⽆回头之⽇。
三论《满江红》
⾦庸,因在⼩说情节中对⽼蒋夹枪带棒,冷嘲热讽,并以此为乐。
故在⼩蒋之前,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对⾦庸⼩说,⼀直处于封禁状态。
⚓ 史海沉钩
1957年发表的《射雕英雄传》中,对桃花岛岛主⻩药师的设定,就在映射⽼蒋。
宁波⾈⼭群岛中有⼩岛名⽈"桃花镇",旧称"桃花岛"。
⽽⾈⼭正是,蒋介⽯依依惜别⾃⼰祖坟后的最后⼀站。
这个书名,明显就是在映射⽑泽东《沁园春·雪》那句"弯⼸射⼤雕"。
所以本卷的名字⸺圐圙,从"腾格⾥之⼦"成吉思汗写到了"天之⼦"⽑泽东。
1958年《射雕英雄传》被"保安司令部"查封后,⾦庸记下这⼀箭之仇。
1959年《神雕侠侣》⾯世,专⻔安排了⼀只名⽈"雕兄"的"⼯具雕"。
这个分析有问题吗?那鹰显然不是"⼯具⼈",只能是"⼯具雕"!
1963年⾦庸借《天⻰⼋部》王语嫣之⼝,继续阴阳⽼蒋:
这是江南蒋家的名招"过往云烟"啊!
1979年,美丽岛事件之后,台湾启动⺠主进程,⼩蒋也看开了:
那些年确实是"过眼云烟",放开可以,但"射雕"⼆字还是犯忌啊!
编者按:蒋经国原话肯定不是这么说的,这是作者⾃⼰整理的,还算准,故算引⽤。
出版商⼼领神会,台湾远景出版社重命名为《⼤漠英雄传》后,将其出版。
1979年,邓⼩平访美,中越开打,乘"改开"东⻛,⾦庸⼩说畅销⼤陆。
回到《满江红》这块砖上,后学最后再说⼏句"骑墙磨蛋"的话。
岳⻜之威名,是⾦庸⽤神来之笔,铺就九⻰壁画,燃于在两岸知识界。
没有⾦庸,《满江红》就不可能受到"⼋⼗年代新⼀辈",他们的重视。
⼋零后的朋友们⼀听《铁⾎丹⼼》瞬间就会想到岳⻜。
九零后的朋友们⼀听《精忠报国》也会瞬间想到岳⻜。
那么这两⾸歌的歌词,哪个字提到岳⻜了?
岳⻜之象
岳⻜是两岸都希望握于⼿中的统战利器。
事实上,每次岳⻜被拿出来炒作,都是政权与⼈⼼不稳的表现。
岳⻜题材不⽕之⽇,定是"台湾问题"被根除之时!
正所谓:圣⼈不死,⼤盗不⽌。
编者按:出⾃《庄⼦·外篇·胠篋》,胠篋读区窃,指⽤旁⻔左道开柜⼦。
叶公好⻰,⻰⻜腾⽽公显惧⾊;伯乐相⻢,⻢飙⽽伯露怯声。
剑拔弩张的两岸关系,必将催⽣更多岳⻜题材的劣质⽂创产品。
所罗⻔王的寓⾔
🕎 岔开说⼀句《圣经·列王记》中记载的所罗⻔王
智断亲⼦案:
两个妇⼈同时宣称孩⼦是⾃⼰的,要所罗⻔王判
定归属。
所罗⻔王令⼑斧⼿⽤⼔⾸将孩童分开:
⼀⼈得⼀半即可。
亲妈⼤哭,表⽰弃权⸺要将孩⼦让渡给对⽅。
真相瞬间浮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简单的道理:
弃权,是为了⻣⾁卑微的期待某天还能破镜重圆;但割让就真的让覆⽔难以收拾!
这个婴孩仅仅是指岳⻜这个超级IP吗?当然不是!
愿意研究的,可以把岳⻜被搜索的频率与两岸关系做⼀下相关性分析。
愿意炒作的,完全可以把这个题材做成岳⻜指数。
满江红有价值没真相
岳⻜之死,⼜因《满江红》这⾸词的扑朔迷离⽽甚嚣尘上。
岳⻜死的确实很冤,甚⾄不如⿊泽明《罗⽣⻔》中的武⼠⸺⾄少⼈家还能托梦吧!
当"莫须有"成为奸佞的⾦牌可以免死,那《满江红》就顺理成章变为国师的⽟如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是:那些不觉寒碜的⼈,夜半惊起时,是否愿意去故纸堆中⾯对真实的历史呢?
💔 看电影时,⼼就是碎的。
谈这个问题时,⼼还是碎的。
挑事的振振有词要说法
起哄的悠悠众⼝难烁⾦
懂⾏的萧萧落叶知晚秋
较真的拳拳⾚⼦剖⼼肝
《满江红》在今天如果说还有什
么价值,那就是检验⽴场与划分
阵营。
可我真的只想理解事情的本末。
虽然我也列举了⼤量考据,但⾏⽂⾄此,对《满江红》是否为伪作还有些许怀疑。
所谓相由⼼⽣,也许随着⼈⽣境遇的变迁,我的怀疑会有增强或削弱,但⾄少我格过物、致过知了。
借杨慎《西江⽉》凭吊那些年围坐于《满江红》旁,那⼀张张脸谱:
天上乌⻜兔⾛,⼈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化尘埃,只有⻘⼭不改。
关于《满江红》的话题,本卷书也就此打住。
驳满洲彩礼论
某些藏在ID后⾯的⼈对"满洲独⽴"的解释是这样:
🈵 多尔衮带满⼈踏进⼭海关,为阳;史可法领汉⼈殉道扬州城,为阴。
满男替汉⼥报了杀⽗之仇后,带着满洲彩礼,明媒正娶⽽建⽴了⼤清。
经过了三百多年的融合,感情还是破裂了,满男要将彩礼拿回去创业。
提出这个叙事版本的辩⼿,以为⾃⼰站在满男⼀⽅,是在为弱者撑腰。
殊不知满⼈才是家暴男,汉⼈是受害者,那些志愿做辩⼿的,不过是群鹅。
💑 2020年12⽉30⽇,最⾼法发布了《⺠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司法解释。
以婚姻缔结关系是否成⽴为界:
未缔结的,原则上收受彩礼⼀⽅应当返还彩礼。
有缔结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但在以下情形中例外:
(⼀)双⽅未办理结婚登记⼿续;
(⼆)双⽅办理结婚登记⼿续,但确未共同⽣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活困难。
这样的司法解释,顺天理、正国法、顾⼈情,确实有"⻘天"的⽓派!
⼈情塑造了国法,满男可曾顺应这三类情形中的任何⼀项?
那是中国的东北,不是胡⾥改们的满洲!
回到开始
蚕丛与嫘祖
编者按:这⼀段要将很多之前埋下的伏笔⼀次性爆开,篇幅略⻓,值得⼀看。
之前给嫘祖与颛顼埋了个扣,现在这⾥⼀并解开。
还是要按时间顺序,⻓幼尊卑讲述。先说⺟亲嫘祖,后说⼉⼦颛顼。
说到嫘祖,就需要落到那个问题:嫘祖与蚕丛到底谁才是养蚕业的祖师?
但这个问题最终会落到:当蜀⼈在养蚕的时候,他们真正的⽬的是什么。
为什么从西汉到东罗⻢的那条"⽟⽯之路",会被"丝绸之路"取⽽代之?
难道德国⼈认为:"蚕崇拜"⽐"⽟崇拜"更能代表中国⼈的普世价值?
就算站在欧洲⼈的视⻆,仅以丝绸代表时尚,就为如此重要的路来命名,
在⽣产⼒⽔平如此低下的拜占庭时代,难道就不会有种有违和感吗?
李希霍芬在为此条路命名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名从主⼈"的原则?
编者按:这些问题是本节的引⼦,下⾯⾦庸的⼩说才是楔⼦。
《射雕》中,⾦庸给⻩蓉安排了⼀件"软猬甲",《⾦庸全集》中防御⼒最⾼。
原⽂有交代,软猬甲的原材料是滕枝与⾦丝,⽽⾦丝其实就是天蚕吐出的丝。
天蚕丝,⽐其他蚕丝经济价值都⾼,有"绿⾊宝⽯"之称。
诸位可曾察觉到⼀些异样?
从⼗年前算起,中美特种兵的防弹⾐逐渐由防穿的⾦属,转变为韧性好的蚕丝。
升级的好处显⽽易⻅,⾏动便利后单兵能⼒可以提⾼。
06防弹背⼼采购价在⼀千⼈⺠币,蚕丝防弹⾐还没有量产,谈不上采购价。
但我根据⼀些参数估算,即使是军需⼤量采购,可能价格也不少于三万⼈⺠币。
波斯帝国横跨中欧,⽣意信条是:我们不⽣产丝绸,只是⼤⾃然的搬运⼯。
⼴告词写的还挺有那味⼉,末了⼜意犹未尽的补了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把查⼠丁尼给⽓笑了:是没有其他中间商能赚差价了,你⼀个⼈都给包圆了呗!
虽然查⼠丁尼⼆世确实与波斯·萨珊王朝打过⼀场为期五年的战争,但其与丝绸⽆关。
做号的朋友要注意考证,不好再以讹传讹,⼈云亦云,矫枉如过正,还真过犹不及!
我们在正⽚中有相当的篇幅来介绍这位拜占庭皇帝,所以这⾥就略过了。
丝绢之战虽有演义成分,但蚕丝贸易的利润,确实可与军⽕⽣意等量⻬观。
不同的是,军⽕的⽬的是侵略,⽽丝绸的意义是⾃卫。
拜占庭把丝绸的本体盗⾛了,但将其魂魄留于华夏,可谓"买椟还珠"!
嫘祖与桑⼲河
那么蚕业始祖是嫘祖还是蚕丛呢?
嫘祖之名,最早现于《史记》,⺠间传说则源于㶟⽔,也就是桑⼲河.
桑⼲河由桑树得名,桑叶是蚕宝宝的⼝粮,因故"嫘"实际上就指"㶟"⽔。
桑的⼩篆
累的⼩篆
桑⼲河古称㶟⽔
㶟字的⼩篆
太史公为"嫘"加⼀个"祖"字,就在说他的观点:"嫘祖"才是养蚕业的⿐祖。
事实上⼩篆中,没有嫘这个字,故司⻢迁之前,都写为没有⼥字旁的"累"祖。
对⽐㶟累⼆字的⼩篆,嫘祖可能出⾃桑⼲河流域、⽽⾮晋南、豫北这些⻩河中段。
对⽐桑累⼆字的⼩篆,累可能就是桑树的⼀种形态,故以桑之祖来称呼养蚕业也很正常。
编者按:上了两张图,编者认为桑葚的⾃然下垂状态很可能就是"硕果累累"中的"累"字所指。
这⾥还需要将知识进⾏再次拓展,但需要⾸先回顾前⽂。
我们第⼆卷下篇尾声部分有《中华⻰与欧洲⻰》⼀节,覆盖了:
-
闽地为何多以⻰为地名
-
闽与蜀在巫蛊信仰中的联系
-
闽与朝鲜三国百济的关系
福建沿海,闽东南有"螺⼥"的神话传说,可能源于西晋束皙的《发蒙记》。
整篇⽂章没两百个字,⼀句⼀个典故,关于⽥螺姑娘的最⻓:
侯官谢端,曾于海中得⼀⼤螺。中有美⼥,云:
我天汉中"⽩⽔素⼥",天矜卿贫,令我为卿妻。
所谓天汉,就特指天上的银河。
既然"海螺姑娘"是外星⼈来采精的,当然不需要"嫁汉嫁汉、穿⾐吃饭"。
我们在第⼀卷也说过,所谓"汉族"的"汉",特指天上的银"汉",即银河。
刘邦为诸位皇汉捏了泥⾝,吹⼝仙⽓,告诉你个秘密:汉⼈是来地球殖⺠的。
陶渊明感觉有点不太靠谱,在《搜神后记》将"海螺"改为"⽥螺"。
韩国学者说:从海⽔螺变成淡⽔螺,反映了福建沿海神话向内地迁移的过程。
果真如此吗?我们接着看:
清代不第举⼦施鸿保曾撰写《闽杂记》,其中有条江,以螺命名。
螺江,⼀名螺⼥江,侯官县属,在县西北⼗⼀都,
上接⽔⼝,下引闽江。故侯官亦称螺江。
四川成都、绵阳、⼴安连接成的三⻆形内⼼名⽈:射洪,⽬前归遂宁市代管。
后来,射洪县有"⽥螺姑娘"的传说;古之百济,今之韩国也继承了螺⼥传说。
不⽌如此,北京怀柔的红螺寺说法很多,但说到底也都是"螺⼥崇拜"的产物。
如果韩国学者认为"韩国是中国的内地",那Ta(没兴趣了解性别)的结论就是对的。
螺⼥北传最流⾏的版本,就是钱塘江畔的"⽩素贞",三个字都源于"⽩⽔素⼥"。
螺问⼀:其字
这就带来了第⼀个问题:螺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明的圣物?
⼩篆中没有"螺"字,东汉⽂字专家许慎在《说⽂解字》写道:
蜗者、螺也。
所以"蝸⽜"本应读为"螺⽜","勒"⾳被吞掉后,发⾳为:"窝"⽜。
如果将"蜗者、螺也"从⾍字旁换成⼥字旁,就有"⼥娲者,嫘祖也"。
或⽈:凭什么可以这么换呢?
盘古开天辟地,天有痕⽽⼥娲补,按说排名第⼆,但是:
在秦⼩篆中,居然没有"娲"字!
换句话说,蜗、螺在汉代《说⽂》之前,没有专⻔的字去对应。
再进⼀步说,仓颉造字之时,根本不知道有⼥娲这位神。
但易中天认为:娲者,蛙也。⼥娲即⺟蛙,⻅截图: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第⼆章第三节《蛙⼥神》
其理由是:⼀、发⾳相近;⼆、⽣殖崇拜;三、巴蜀⽂字蟾与甲⻣⽂蜀相似。
我认为:娲就是蜗,也就是螺。娲字与⻘蛙、蟾蜍的关系不⼤。
易⽼师最硬的⼀个证据不过是四川郫县出⼟⼀号东汉砖室墓⽯棺的⼀个纹路。
⼀男⼀⼥可能是指伏羲⼥娲:伏羲环中是⻦,推测为⾦乌;⼥娲环中是蛙,推测为⽟蟾。
这个说法最⼤的漏洞是:中原普遍认为,与⾦乌相对的是⽟兔,⽽不是⽟蟾。
稍有常识的⼈都知道:蟾蜍的象征意义不是⽣⼦,⽽是⽣财!
但凡学过数学的⼈,都知道:兔⼦与斐波那契数列的关系。
⽽斐波那契数列经过简单的数形结合就能画出⻩⾦⽐例的螺线!
所以:易⽼三国批的好,但不是本课题的专家,不该去折损那已经受损的威信。
还不如信我的:螺的形状是逐渐⻜升,最⼤的可能是其"直达天庭"的寓意。
且看东汉出⼟的伏羲⼥娲图,是不是双螺旋结构?
螺或者蛇的交配都是如胶似漆,⻘蛙则是抱对,形态完全不同。
或⽈:那汉之前的⼈,⽤什么表⽰螺呢?
我认为是"异体字",即:读⾳、意思完全相同,但字型有异的字。
必须强调的是:异体字不是通假字,因为通假字之间,本意必须不同。
或⽈:那假如找出来意思相同的通假字,⼜怎么说?
如果通假⼆字的意思相同,不就可以升格为异体字了么?
通假字是秦灭六国,"书同⽂"后,遗⽼遗少们怀念故国写着玩的产物。
是不是听着还挺⽿熟?
没错,这就是张艺谋《英雄》的故事梗概:其将⼀个本可以⼀剑封喉的剑字,贯穿始终。
在说螺的异体字之前,先普及⼀个偏旁,如图,亡⼝⽉凡,就读"螺"。
不太清楚"亡⼝⽉凡"具体是六国中哪⼀国的⽂字,不太容易考证。
声⺟为L
声⺟为Y
配⼀个⾍字,写为蠃,指螺蛳,读螺。
配⼀个⻦字,写为鸁,指鹪鹩,读螺。
配⼀个⻉字,写为赢,指成功,读迎。
配⼀个⻢字,写为驘,指骡⼦,读骡。
配⼀个⼥字,写为嬴,上古⼋⼤姓之⼀,读
配⼀个⽺字,写为羸,指虚弱,读雷。
迎。
配⼀个果字,写为臝,指裸体,读裸。
嬴政的嬴字,就是这么演化过来的。
⻉就是钱;⼥就是⾊。所以,这就带来第⼆个问题:
为什么遇到⾦钱美⼥,就不继承规则了呢?
螺问⼆:其象
汉乐府的所有诗词中,没有⽐《陌上桑》更出名的了。
诗词开篇,是养蚕⼥⾃报家⻔,可谓先声夺⼈:
⽇出东南隅,照我秦⽒楼。
秦⽒有好⼥,⾃名为罗敷。
我的观点是:罗敷就是螺妇。蠃就通"嬴政"那个"嬴",故其嬴姓秦⽒。
但有可能在汉朝的时候,就读"罗敷",可能是"嬴妇"听着像"淫妇"。
这位罗敷,按照试问语境,有可能就是秦始皇他们那⼀脉下来的。
螺⼥为何让卿卿我我的男男⼥⼥不断⼼⼼念念只求朝朝暮暮?看词:
罗敷前致辞,使君⼀何愚!
使君⾃有妇,罗敷⾃有夫!
⼀般来说,"穷养⼉富养⼥"。吃过⻅过,⼥⼈不容易跟野男⼈跑了。
前段时间打⻋办事⼉,与滴滴司机对上⼿机尾号后,⽼哥开始哼歌。
我说:有好歌您别⾃娱⾃乐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啊!能不能唱出来?
司机⽼哥直接语⾳唤醒:⼩迪⼩迪,播放⽂静的《除了你我谁都不爱》。
⼤概这个⼝⾳。原版收费只让听个⽚段,不收费的是⽐较闹腾的DJ版。
除了味⼉⼟了点,中⼼思想与"⽥螺姑娘"如出⼀辙,⽼哥当然喜欢。
螺在佛教中属于法器,⼀般来⽐喻登坛讲法的精妙。
《法华经·序品》中说:今佛世尊欲说⼤法,⾬⼤法⾬、吹⼤法螺。
对螺号的正式称呼有两个,其⼀是"⽟螺";其⼆是"⽟蠡"。
我们前⽂提到的商圣陶朱公,⼤名就叫"范蠡"。
南怀瑾撰写的《禅海蠡测》,书名意思是:⽤法螺去舀⼲禅海之⽔。
其寓意差不多是愚公移⼭、精卫填海的意思,即:
明知可能是⽆⽤功,却不以能否功成⽽开⼯。
螺问三:其意
第三个问题:说了这么半天,螺与蚕到底有什么关系?
我的结论是:嫘祖很可能就是"螺⼥崇拜"的图腾。
图为⼩篆,蚕与螺的另外⼀个叫法"蠡"字,构字极为类似。
🔞 螺⼥崇拜的核⼼,并不是其吃苦耐劳,⽽是:天⼥下凡,采阳滋阴。
👻 所以:任何对这个核⼼偏离的解读,都是典型的修正主义。
👽 同理:任何将外星⽣物与⼈类社会强⾏对⽐的,都是典型的原教旨主义。
东晋⼠⼈葛洪曾作《神仙传》,在《卷三·王远》中有段对话:
接待以来,已⻅东海三为桑⽥,
向到蓬莱,⽔⼜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对王远⾯授机宜的是"⿇姑",道教中专司⼥命寿数的⼥仙。
这就是沧海桑⽥的典故来源,意思是海平⾯下降,露出⼟地成为桑树⽥园。
曹操写《观沧海》时,东临碣⽯,以观沧海,就在秦皇岛昌黎县的碣⽯⼭。
谭其骧在《碣⽯考》中已将葫芦岛与⽆棣的选项排出,故这⾥不多赘述。
碣⽯⼭海拔700⽶,距离海岸线17公⾥,勉强能看海,但不能激发创作灵感。
这就佐证了⿇姑的"沧海桑⽥说":从曹魏到东晋时期,海平⾯确实是在下降。
将桑树种在盐碱地,是因为其酸碱不惧,且能通过蒸腾作⽤降低地下⽔⽔位。
这⾥再举⼀例: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在超过10⽶⽔深下被淹没了6个多⽉,
尽管如此,在消落带露出地⾯后,部分桑树依然能较好地⽣⻓。
⼀⾔以蔽之,桑树就是上天赐予⼈类,去治理盐碱地的灵丹妙药。
桑⼲河流域的盐碱化⽐较严重,桑树虽然没事,但不能以桑树的⾼阈值来划线。
2012年,"海⽔稻"项⽬开始⽴项;2017年,第⼀代海⽔稻在⻘岛试种成功。
实验表明,海⽔稻不但能向盐碱地要效益,还能有效改善其盐碱化的趋势。
朔州市政府希望通海⽔稻项⽬,擦⼲雁北⺟亲河的泪渍,给历史⼀个交代。
从2022年的⼀些报道来看,算是卓有成效,但结论还不能下,还需继续观察。
到能真正⻅到社会效益的那天,我也写⾸歌,不⽐延边⼈⺠的差:
🎵 红太阳照边疆⻘⼭绿⽔披霞光
⻓⽩⼭下果树成⾏海兰江畔稻花⾹
劈开⾼⼭⼤地献宝藏拦河筑坝引⽔上⼭岗
延边⼈⺠⽃志昂扬军⺠团结建设边疆
⽑主席领导我们胜利向前⽅
蚕丛与蜀地
我们再说蚕丛。
先从《史记》中引述⼀段,毕竟是正史:
⻩帝居于轩辕之丘,⽽娶于西陵之⼥,是为嫘祖为⻩帝正妃,
⽣⼆⼦,其后皆有天下:
其⼀⽈⽞嚣,是为⻘阳,⻘阳降居江⽔;
其⼆⽈昌意,降居若⽔。
江⽔就是岷江、汶江或都江,最有名的⽀流是锦江。
若⽔就是泸⽔,还记得那些个被短视频洗脑的旋律吧?
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市,泸⽔市六库,六库傈僳族。
意思应该是到位了,岷江与怒江的位置应该没疑问了吧?
昌意娶蜀⼭⽒⼥,⽈昌仆,⽣⾼阳。⾼阳有圣德焉。
⻩帝崩,葬桥⼭。其孙昌意之⼦⾼阳⽴,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阳者,⻩帝之孙⽽昌意之⼦也。
整理:昌意与昌仆⽣⾼阳,⾼阳⽒在云南当值,死后称帝颛顼。
编者按:商王"受",仇家周武王上恶谥"纣",⾃家称其"帝⾟",皆为死后称呼。
纣王肯定不姓殷,但商朝对⼈的称呼未必是姓加名,所以不能说乌尔善没⽂化。
《武王伐纣书》中殷郊和殷洪这些名字,属于南宋为反抗蒙古的托物⾔志之伎。
颛顼崩,⽽⽞嚣之孙⾼⾟⽴,是为帝喾。
⻩帝⽣⽞嚣,⽞嚣⽣侨极,侨极⽣⾼⾟,是为帝喾。
帝喾⽣放勋,是为帝尧。
整理:⻓⼦⽞嚣蜀地当值,次⼦颛顼死后,⻓⼦⽞嚣轮流坐庄,其孙帝喾得位。
尽管帝尧是丹朱的⽗亲,但因盟约所制,也只能禅让于颛顼之后的帝舜。
颛顼⽣鲧,鲧⽣禹。禹者,⻩帝之⽞孙也。
以美国党派政治来类⽐,⻓⼦⽞嚣是共和党、次⼦昌意是⺠主党。
⼤禹在⺠主党连任两届后,不愿将刚坐热的总统宝座拱⼿让与共和党。
共和党没招,只能回到⽼家岷江、汶江或者都江,逐渐与⺠主党分道扬镳。
遭毁约⽽蜗于蜀,这可能就是古蜀国建⽴的原因。
《读史⽅舆纪要》是清⼈顾祖禹撰于顺治年间的⼀本历史地理学著作。
此书《卷47》中,在记录开封府的时候,多写了⼀笔,令⼈疑窦丛⽣。
开封府:⾼阳城在县西⼆⼗五⾥。颛顼⾼阳⽒佐少昊有功,封于此。
也就是说,⺠主党选择在豫这个地⽅安家,与蜀相隔千⾥,不相往来。
甲⻣⽂就有象,豫在《说⽂》:象之⼤者,即:⽐⼀般象要⼤得多的象!
2021年9⽈,河南汝州对古象化⽯进⾏分析,苦主可能体重超过了⼗吨!
⾮洲象⼀般4-6吨,古猛犸象可能触及12吨这条线,河南古象真了不得!
所以共和党喜欢雕⾍⼩技,⺠主党崇尚⼤象⽆形,确实也尿不到⼀个壶⾥。
颛顼对中华⽂明最⼤的贡献就是留下⼀部《颛顼历》,⼗⼆次与⼆⼗⼋分野。
司⻢迁在将其优化为《太初历》后,才开始修订《史记》,后被尊为太史公。
《史记》第⼀个字落下的时间是公元前104年,历经14年,公元前90年修完。
太史公定下的体例没⼈敢改,⽐如:本纪就只写给传承有序的皇帝、王后。
如果《蜀王本纪》确为⼏⼗年后的杨雄所著,也⼀定是后⼈给安插的标题。
否则,杨雄⼀定⽐史册所载本就多⾇的命运还要多⾇。
注:徐复观认为,杨雄本姓杨,只因先祖避祸跑到郫县,后将"杨"改写为"扬"。
主要论据是,《汉书·杨雄传上》的⾃季⾄雄,五世⽽传⼀⼦,故雄亡它扬于蜀。
这个论证应该是没问题的,完美解释了为什么要转写以及为什么同姓但不通。
故下⾯都按照"杨"来书写。
徐中舒与顾颉刚
在进⼊本节之前,需要先驳掉徐中舒怀疑杨雄是否写过《蜀王本纪》的论点。
徐⽼在1979年《论<蜀王本纪>成书年代及其作者》中,认为杨雄被托名。
从内容、⽂体、书⽬、著录各⽅⾯加以考察,都是⽆可怀疑的。
1、《汉书·艺⽂志》没有收录;
2、《蜀王本纪》抄袭蜀汉的《本蜀论》,且有谬误;
3、《蜀本纪》如果是需要托名,谯周是各⽅⾯最"合适"的⼈选。
徐⽼的⽴论⻛格我很喜欢,引述⼀⼆语,分析三四句,没废话,语⽓笃定,令⼈信服。
这种带有压迫的说服⼒让后⼈在⼆三⼗年内没⼈敢拍案⽽起,堪称⼀景!堪称⼀绝!
四川省⽂史研究馆的冯⼴宏在2008年著的《杜宇新考》点了⼏处要害,此案才算了结。
我也来⼩议⼏句:
仅以⽂⻛差异否定,结论草率,⽐如:我平时的⽂章与本⽂就很不⼀样。
⽂⻛是⽔,环境是器:是⽔杯我就是圆的,是洗脸池我就是⽅的,是⻢桶我就是椭圆的。
⾄于《汉书》未收录其实也好理解,如果《蜀王本纪》真是原来题⽬,那就有僭越之罪。
就算不是原题,找⼏个读书⼈⼀看,还是《五帝本纪》的格式,可能还是要被治罪。
最后,关于抄袭论,这是我要拿出来稍微批评⼀下的地⽅。
《本蜀论》已经失传,要谈抄袭没有对照⽂本如何定案?
仅以⼀条"憋灵"的掌故⽽否了《蜀王本纪》的开创性,是不是有点武断?
可惜⽆缘与徐中舒⽼先⽣争鸣,此乃后话!继续开跋!
《说⽂》对"蚕"字有⼩篆记录,其发⾳为"昨含切",拼出来就是篆书的"篆"。
前⾯说过,彖就是图案,即象形字,篆就是将彖写在⽵⼦上,且与蚕发⾳类似。
这⾄少说明,蚕与秦王朝对⽂字的神圣性挂的上钩,应该说⾮常了得。
蚕有很多异体字,其中最不掩饰的写法是上神下⾍:䗝。
⼀天两⾍:䗞;⼀天三⾍:䘉;两天⼀⾍:蝅;两天两⾍夹个⽇:蠺。
还有把"腾格⾥"崇拜换成祖"先"崇拜的:(cid:0)与蠶。
千⾔万语⼀句话:蚕这种⼩⾍,是上天赐予的,祖先驯化的,要善待之。
杨雄作《蜀王本纪》,原本失传,在北宋《太平御览》有部分引述。
简化字笔画少,但有些信息也丢了,下⾯以繁体字来引⽤。
《说⽂解字》云:蜀者,葵中蠶也。
《蜀王本紀》⽈: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柏濩(读⼾),後者名⿂鳧。
很多严肃学者对杨雄的这句话不甚重视,觉得可能就是写着玩。
在谈他的这份意⻅书的分量到底多重之前,我们先考察下杨雄到底有多权威。
《周易》⼆进制,上下两卦六⽘合计
2 ∗3
23
种变化,即64卦。
杨雄作《太⽞》为三进制,上下两卦四⽘合计
3 ∗2
32
种变化,即81卦。
三进制是很了不起的思想,苏联科学家在冷战时期曾做出三进制逻辑电路的计算机。
但三进制相⽐起⼆进制,虽然性能更好,但造价更⾼,迭代缓慢,故没有推⼴开来。
⻅识过杨雄的本⾊,可以回到《蜀王本纪》,但"蠶叢"⼆字究竟何解,是破题的关键。
《说⽂解字》作者为许慎,⽣卒年不详,但有证据表明⼀定⽣于杨雄逝世之后。
所以他的"蜀者,葵中蠶也",信息量基本为零,如果带⼊蜀王,显然是循环论证。
当前的形势是,没有更早的权威著作可参考,就只能凭杨雄⼀句话来参其根本。
杨雄在下笔写"蚕"时,在众多异体字中,选择⽤两先两⾍夹个⽇来称呼"蚕丛"。
蠶是蚕异体字中的最⾼级,丛是指"成堆成堆"的,意思可能是国⼒强盛。
李⽩的《蜀道难》对古蜀国也是⼀头雾⽔:蚕丛及⻥凫,开国何茫然!
您要问李⽩为什么如此茫然,尔来四万⼋千岁,不与秦塞通⼈烟。
佛⻔爱⽤"⼋万四千"这个虚数,李⽩倒过来说"四万⼋千"。
《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有:天台四万⼋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所以"四万⼋千岁"没信息量,有价值的是:李⽩只提蚕丛、⻥凫,跳过了"柏濩"。
柏濩,⼜作伯雍或柏灌,当地将《温江县志》所记录的"柏灌墓"称为"⼋卦墓"。
引⾃维基百科:⼀般认为柏灌的部族活动中三星堆遗址、四川彭州市⼀带。
没错,我们将进⼊三星堆这个⼤坑。
但因为是最后⼀卷末了,只能是⼀梭⼦打完,没有任何余地或者伏笔。
在进⼊三星堆之前,还是要再缘起⼀段往事。
1923年,顾颉刚发表《与钱⽞同先⽣论古史书》,提出"古史层累地造说"。
据此说,顾颉刚认为"禹或是九⿍上铸的⼀种动物":
《说⽂》云,⾍也,从⽱(读柔),象形。⽱,《说⽂》云:兽⾜蹂地也。
以⾍⽽有⾜蹂地,⼤约是蜥蜴之类。
1935年,鲁迅在⽂章《理⽔》中,将顾颉刚的论断直接篡改为蠕⾍。
后来以讹传讹,甚⾄某些学⼈不加考证就引证"顾⽒⾔禹⾍说"。
⼀个显⽽易⻅的负⾯影响是:顾⽼声誉受损。
但福祸相依,禹⾍说"是个智商筛选器,还愿意研究的,⾄少精神独⽴。
我认为鲁迅讽刺顾⽼,故意将⼤禹说成是"蠕⾍",在结论上是⾮常准确的。
但有可能鲁迅可能⾃⼰没意识到⾃⼰歪打正着,已经⼀语道破了天机。
那么⼤禹是⻰还是⾍呢?
蚕丛与⼤禹
⼩时候回姥家过元宵,最盼望的就是东关⼤队的舞⻰表演。
有⼀年,⼤队⽀书相应改⾰开放的号召,让舞⻰队上豪绅院⼦有偿表演。
过了⼀年,书记让⼲事把⻰眼从绸⼦换成⼿电,如此晚上还能接着创收。
如果记忆没出现偏差的话,好像是两段⿎(⼤概⼗分钟)两条⼤迎宾烟。
后来晚上出活发⽣⼀次踩踏事件,舞⻰队就没夜场了,⼩伙伴们表⽰遗憾。
但⼿电没动还继续当⻰眼,天⾊渐暗,尘⼟⻜扬,⽬光如电,还挺好看的。
⼏年前开始慢慢关注三星堆,第⼀次看纵⽬⾯具的时候,有⻰眼的感觉。
当专家陆续出成果说:纵⽬是指"蟹眼崇拜",不少⼈⼤为光⽕!俺也⼀样!
四川出螃蟹?这不是对⺠俗专家的侮辱吗?
都说⻰眼是模仿了虾眼,四川吃虾,论证虾眼难度低还迎合⼤众!岂不美哉?
但说实话,虾兵蟹将都是些不中⽤的家伙,⼜有什么好崇拜的?
我的猜想是:纵⽬可能是"螺⼥崇拜"的⼀个表现。
没⻅过螺还没⻅过蜗⽜吗?
⽔⽜⼉,⽔⽜⼉,先出犄⻆后出头。
我们前⾯反复论证,螺与蚕可能相通,这⾥要应⽤⼀下这个结论。
编者按:纳西族的⽂字中,直眼如图,横眼如图。
上为刘嘉玲演的武则天,眉形为"蛾眉";下为陆树铭演的关公,眉形为"卧蚕"。
直接上结论:三星堆⼀期、⼆期的"纵⽬⾯具"就是螺⼥崇拜。
之后三期、四期逐渐出⼟的各类器物,⼀定会出现类似"蛾眉"这样的眉形!
或⽈:你敢预⾔还没出⼟的器物?
假如我的⽴论没被驳倒,挖出"蛾眉"⻘铜器,是迟早的事。是的,我敢。
郦道元给"峨眉"⼭起名不可能是瞎起!他⻅过的,⽐⼤⽜们想到的总和都要多!
蜀地多令⼈啧啧称奇的怪事,头⼀个就是如图所⽰的乐⼭⼤佛。
临江河、峨眉河汇⼊⼤渡河,⼜与⻘⾐江交汇,继续东流,最后汇⼊岷江。
如果下次再有⼈说"三江交汇之处",可以与对⽅拽⼀下:这明明是三河⼆江么!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处细节,蚕丛着⻘⾐教化⼈⺠,蜀⼈奉其为"⻘⾐神"。
传说蚕丛出⽣之地,后被命名为⻘神县,⽽其流过之江,被称为⻘⾐江。
⻘⾐在戏曲中属旦⻆,⼀般都是贤妻良⺟,⽐如《桑园会》中的罗敷⼥。
⻘⾐的德⾏源于⻘蚕,吐丝给你做⾐,还被你做成菜,包成饺⼦,不就是你娘?
如果蚕丛是⼥性,那就与嫘祖同性,就有可能是同源⽽异出。
《太平⼴记·卷479·蚕⼥》条引《原化传拾遗》,点出⼀条关键信息:
蚕⼥为上古⾼⾟时⼈,旧迹在蜀地⼴汉,后被授以九宫仙嫔,故称⻢头娘。
⻢头娘,百度、搜狗两个⼤聪明说是"⻢⾸⼈⾝",与古希腊神话"⼈头⻢"完全相反。
⻢头,是形容蚕吃饱后,将头抬起打饱嗝,说明今年收成绝对差不了的意思。
⼀会⼉再接着批百度、搜狗这对活宝,且听我将⼤佛⽯刻的故事讲完。
凌云寺景区介绍⼤佛是唐朝开元初年,黔⼈海通和尚主持修建,历时90年⽽成。
唐代武将剑南节度使⻙皋作《嘉州凌云寺⼤弥勒⽯像记》,认为:
由是崇未来因,作弥勒像,俾前劫后劫,修之⽆穷。
乐⼭⼤佛的本意就是镇守河妖,但只听过宝塔镇河妖,弥勒佛也能镇?
⼤佛⽯刻源于凌云寺,寺名源于凌云⼭,此⼭古蜀名为灵⼭,纪念蜀主鳖灵。
《蜀王本纪》对这段故事的描述,⾮常耐⼈寻味:
后有⼀男⼦,名⽈杜宇。从天堕,⽌朱提。
有⼀⼥⼦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为蜀王,号⽈望帝。
第⼀段:望帝姓"杜",其妻名"利",⼆⼈婚配。
望帝以鳖灵为相。时⽟⼭出⽔,若尧之洪⽔。
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名得安处。
鳖灵治⽔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
⾃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去,如尧之禅舜。
第⼆段:鳖灵治⽔,杜宇开展绿化⼯作,后幡然醒悟、⾃惭形秽,禅让于鳖灵。
鳖灵即位,号⽈开明帝。帝⽣卢保,亦号开明。
望帝去时,⼦䳏(⼦规、秭归、杜鹃)鸣,故蜀⼈悲⼦䳏鸣⽽思望帝。
望帝,杜宇也,从天堕。
第三段:鳖灵缩头得位,杜宇被流放,好在保住狗命⼀条,肯定颂圣"开明"。
杜鹃啼鸣哀怨,嘴为红⾊,蜀⼈以为泣⾎⸺这就属于后⼈的过度美化了。
李商隐有⼀段《七律》,第⼆句说的就是这段公案:
锦瑟⽆端五⼗弦,⼀弦⼀柱思华年。
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不知道是"蝶梦⼰"还是"⼰梦蝶",杜宇本"天堕"⽽⽣,化为杜鹃⼜"天堕"⽽死。
或⽈:诗的意境确实挺好,但这对破案有帮助吗?
看怎么说!当然也有⼀定的因素是因为肚⼦⾥存货太多,拿出来晒晒。
杜鹃是什么⻦?那是把蛋⽣在别家,让别⼈替⾃⼰养孩⼦的坏⻦。
鳖灵绝对不是本名,那是⽼婆出轨后被⼈当⾯骂"王⼋"的雅称。
《史记·夏本纪》:(⼤禹)居外⼗三年,过家⻔不敢⼊。
太史公没说过"三过家⻔⽽不⼊",⽽是⼗三年内,不敢⼊家⻔。为什么是"不敢"?
再说下段之前,先来段"编者按":
下⽂括号内容为唐朝史学家、《史记索隐》作者司⻢贞故意删去。编者补全。
不敢去骂李治妻后⺟武曌,却来将太史公的地盘撒野,司⻢贞真乃⼀⼩⼈!
加的理由就是司⻢⽒引述《今⽂尚书》的"⾟壬娶涂⼭,癸甲⽣启"。特此。
(舜)帝⽈:⽏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朋淫于家,⽤绝其世。予不能顺是。
禹⽈:予(⾟壬)娶涂⼭,癸甲⽣"启",予不⼦,以故能成⽔⼟功。
舜找禹倒苦⽔,说:太⼦丹朱聚众淫乱,品德败坏,不能传位于他。
禹说:我娶了涂⼭⽒,⽣⼉⼦"启",这么着,所以能治⽔成功。
舜在说丹朱聚众淫乱,没有君德,⼤禹答的什么东西?怎么前⾔不搭后语的?
问题就在那两个天⼲:娶涂⼭在"⾟壬",⽣启于"癸甲"。
假如今年是壬年,娶妻在去年,即"⾟壬",⽣⼦在明年到后年之间,即"癸甲"。
真按照年份算,⼤家都这个节奏。这能作为君⾂问对之语,被太史公记录下来吗?
如果这⾥的天⼲是在说"⽉",那是妥妥的投名状:⽼⼤,不就是乌⻳吗?我来当!
如果是说"⽇",那就是神迹,光速受孕、光速妊娠、光速分娩、光速喜当爹。
或⽈:你怎如此污⼈清⽩?窃能叫偷吗?你不尊重⼥性!
《吕⽒春秋》记载了⼀⾸《涂⼭歌》,是这么说的:
绥绥⽩狐,九尾庞庞。
成于家室,我都攸昌。
九尾⽩狐,是不是⽴⻢能让您能联想到⼀个⼈啊?不需要说出来吧?
予(⾟壬)娶涂⼭,癸甲⽣"启",予不⼦,以故能成⽔⼟功。
太史公为什么要在⼀句话⾥⾯,添加进来如此多的信息量?
我认为可能是:既要为尊者讳,⼜不能违背⾃⼰的良知,故将信息极致压缩,愿者上钩。
时常看⼀些⼤博主的⽂章或视频,通篇下来都是"我感觉:古⼈都是傻逼"。
哪天这种玩意下了地府⾃辩其罪,恐怕"店内外"也"充满了快活的空⽓"。
或⽈:你是在暗⽰⼤禹就是鳖灵吗?
我觉得司⻢迁、杨雄这么⽤笔都没憋好屁。
或⽈:如果乐⼭⼤佛不是弥勒,⽽是鳖灵,那岂不是就是指⼤禹?
这个我得缓缓,顾颉刚被鲁迅⿊的很惨!造谣⼀张嘴,辟谣跑断腿啊!
我还是引⽤顾⽼在《与钱⽞同先⽣论古史书》的⼀段引述:
(王)伯祥云:禹或即是⻰,⼤禹治⽔的传说与⽔神祀⻰王事恐相类。
编者按:王伯祥、章元善、顾颉刚、叶圣陶、俞平伯合称"苏州五⽼"。
这个组合,肯定⽐唐伯⻁领衔那个"吴中四才⼦"的史学⽔平要⾼。
姑妄听之,姑妄信之!
⻰是⼤⾍,⾍是⼩⻰。《韩⾮⼦·说林下》有段寓⾔:
鳝似蛇,蚕似蠋(读⽵)。⼈⻅蛇则惊骇,⻅蠋则⽑起。
渔者持鳝,妇⼈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这段意思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勇妇,甚⾄⽐贲、诸还勇。
贲是孟贲,忽悠秦武王举⿍⽽被灭族;诸是专诸,⻥肠剑刺死吴王僚⽽被诛⾝。
⻓⾍天然令⼈畏惧,仅就这⼀点来说,⻰也⼀样。
⻰者,⼤蚕,⻥跃则化⻰。
⾦麟岂是池中物,⼀遇⻛云便化⻰。
九霄⻰吟惊天变,⻛云际会浅⽔游。
蚕者,⼩⻰,破茧则成蛾。
蛾⼉雪柳⻩⾦缕,笑语盈盈暗⾹去。
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吞云吐雾,只待那久旱逢⽢霖;春蚕吞桑吐丝,只盼那洞房花烛夜。
李宇春、郭敬明以今天的标准,也算是⻜⻰在天了,哼⼏句《蜀绣》,Respect!
🎵 君可⻅刺绣每⼀针有⼈为你疼
君可⻅牡丹开⼀⽣有⼈为你等
江河⼊海奔万物为谁春
明⽉照不尽离别⼈
君可⻅刺绣⼜⼀针有⼈为你疼
君可⻅夏⾬秋⻛有⼈为你等
翠⽵泣墨痕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鸳鸯枕
扶桑树与⻢桑树
三星堆3号⻘铜神树被各⼤央媒报道,解说词着重强调其为《⼭海经》中的扶桑树。
这不是86年2号坑那个4⽶⾼的⼀号神树,⽽是21年修复1⽶⾼的神树。
这则报道⾄少说明:扶桑与神树是可以拿到台⾯上谈论的。
扶桑树是指两棵互相扶持的⼤桑树组成,学术界⼀般认为是"东夷太阳崇拜"的表现。
据章太炎的考证,扶桑被直接⼀竿⼦插到墨西哥了。
做学问⽅⾯,章⽼头⼀直都很"⻜",搞不清哪句真哪句假的,也就不花时间驳斥了。
⽇本说也明显站不住脚,我们之前本卷上部已经捋过⼀遍了,不多赘⾔。
编者按:链接在这⾥,点击即可。 第三帝国:圐圙(上)
有学者认为是⼭东,搬出屈⼦的"饮余⻢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但总归是⽂不对题。
最靠谱的其实就是远⽅说,即“不是⼀个具体的地⽅"⸺但这⼏乎就是仙界的意思。
湘西张家界、凤凰等⼟家寨⼦有情歌,名⽈《⻢桑树⼉搭灯台》,给您哼⼏句:
🎵 ⻢桑树⼉搭灯台
写封书信给郎带
你⼀⽚思念枕头边
我乘梦⻜过⾼⼭崖
花花的背篓摆起来
除⼟家族之外,苗、侗、傣、彝、仡佬、纳西、苦聪七族,也都有对⻢桑树的崇拜。
其神话内容与后羿射⽇差不太多,但多了个细节。以下整理⾃⼟家族《卵⽟射⽇》:
上古天降暴⾬,⽔涨⻬天,⽟帝⼜放出12个太阳,昼夜炙烤⼤地。⼈类⾯临灭绝。
卵⽟攀上⻢桑树顶,开⼸搭箭射下来⼗个,剩下的两个变为⽇⽉,⼜结为兄妹。
但这⾥⾯有两个问题:
🔞 第⼀,⽇⽉为兄妹,平时是不相⻅,⽇⻝怎么说?
第⼆,⻢桑树多⾼?⼀两句说不清,这⾥⾯⽔很深。
先普及⼀对概念:乔⽊为阳⽊,甲⽊,⾼⼤;灌⽊为阴⽊,⼄⽊,矮⼩。
《中药辞海》说:形态为灌⽊,⾼1.5〜2.5m。⽣于海拔400〜3200m的灌丛中。
百度、搜狗百科互相抄,认为:⻢桑树是乔⽊,⾼达15⽶,经栽培后,通常为灌⽊。
请问百狗本词条的编辑团队:那漫⼭遍野的⻢桑树,在您诸位看来,是栽培⽽得的?
谁组织的?要把⾼⼤的乔⽊培养为低矮的灌⽊,⽬的何在?谁批准的可研报告?
植物不是繁殖速度快的动物,要让性状稳定,培育的代数、年数可能要以千年记!
谁有千年的权威,让⼈⺠不停的去将乔⽊培育为灌⽊?⼏个神话故事?我都懒得引!
15⽶的⻢桑树为什么要"搭灯台"?去其全貌,砍成⼏节?那直接盖房⼦不好吗?
灯台象征着同⽓连枝,这不就是扶桑树的意象吗?两棵桑树因互相扶持⽽⽣。
综上,⻢桑树必为灌⽊!
或⽈:那为什么会有⻢桑树是乔⽊的传说?
以⻔纲⽬、科属种来说,桑在科⼀级,仅中国就有16个属,160个种。
正所谓:乱花渐欲迷⼈眼。百狗⼆队可能疏于调查,以讹传讹。
或⽈:⻢桑树是桑树种吗?
不属于。⻢桑树,按照现代划分,属于⾖科紫荆属。
或⽈:那⻢桑树为什么以桑树为名?
《绵⽵县志》在《卷⼋·物产·⻢桑》条⽬下点出其:可以育蚕、代草桑之缺乏。
或⽈:那⼟家族神话种的"卵⽟"为什么会爬⻢桑树?
卵⽟明显是魔改⾃东夷神话:将盘古与后裔绑在⼀起,还是⼥性,疑似⼥娲。
卵⽟者,⽟卵也,蚕卵者也。
⻢桑化⽇⽉者,扶桑树也。
所谓射⽇者,吐丝也。
昆与坤
夏都徐旭⽣
少昊
利玛窦规矩
《⼭海经》有云:昆仑之北有⽔,其⼒不能胜芥,故名弱⽔。
明朝《西游记》记述流沙河时,曾有诗为证:
⼋百流沙界,三千弱⽔深。
鹅⽑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清代《红楼梦》,宝⽟笑道:任凭弱⽔三千,我只取⼀瓢饮。
以"三千"来虚指,⼀般为佛教专⽤,如:⼤千、中千、⼩千世界,合称三千世界。
所以"三千"在数学上的含义是指数的指数,即"指数幂"。
⽤汉语来表达就是:1000的1000次⽅,作为1000的幂。
这个幂已经是1后⾯三千个0,然后再作为1000的次⽅去算,
⽤LaTex我研究半天表⽰不出来,总之就是先算出
10001000
这个数的结果,然后作为1000的幂次⽅。
佛陀设计这种数字,根本就不是给吴承恩、曹雪芹这种⽂⼈去理解的。
我们都有⼀个家
川滇黔桂在⺠族团结⽅⾯做的⾮常好,不在本次讨论序列中。
本次探源主要针对的是西边和北边闹得欢的若⼲⺠族。
策源地当然是韩、⽇两个不⾃量⼒的蕞尔⼩国。
🤘 ⼀张⼤合影,茄⼦!
你是
你是
⽽我将
如果说
岁⽉⻓河
我之所来
爱你所爱的⼈间
你曾苦过我的甜
星⽕燃起的天空
也是我⼼之所归
愿你所愿的笑颜
我愿活成你的愿
我是仰望者
世间所有路
你的⼿我蹒跚在牵
愿不枉啊愿勇往啊
就把你唱成歌
都将与你相逢
请带我去明天
这盛世每⼀天
⼭河⽆恙
烟⽕寻常
⽽我将
我也将
梦你所梦的团圆
⻅你未⻅的世界
可是你如愿的眺望
愿你所愿的永远
写你未写的诗篇
孩⼦们啊
安睡梦乡
⾛你所⾛的⻓路
这样的爱你啊
天边的⽉
⼼中的念
与你相约
⼀⽣清澈
像你深爱的那样
你永在我⾝边
如你年轻的脸
第三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