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han3000/core-docs/学术成果/学术成果-郑国_宋国_相关成语汇编.md

6.5 KiB
Raw Blame History

category created source_path tags title updated word_count
学术成果 2025-10-29 /home/ben/code/huhan3000/thematic-research/cultural-studies/郑国宋国相关成语汇编.md
孔子
研究
分析
郑国(宋国)相关成语汇编 2025-10-29 365

郑国(宋国)相关成语汇编

一、直接涉及郑国的成语

1. 郑人买履

  •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作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
  • 成书时间战国末期约公元前3世纪
  •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 含义:比喻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2. 郑声淫

  • 出处:《论语·卫灵公》
  •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记录整理)
  • 成书时间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 原文"郑声淫,佞人殆。"
  • 含义:指郑国的音乐过于放纵,后指靡靡之音。

3. 郑重其事

  • 出处:《汉书·王莽传》
  • 作者班固公元32年-92年
  • 成书时间东汉公元1世纪
  • 原文"莽为黄门郎,奏请郑重其事。"
  • 含义:形容说话做事态度认真严肃。

4. 郑卫之声

  • 出处:《礼记·乐记》
  • 作者:戴圣(西汉)
  • 成书时间西汉约公元前1世纪
  • 原文"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 含义:指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被视为靡靡之音。

二、涉及宋国的成语

1. 宋襄之仁

  •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 作者:左丘明(春秋末期)
  • 成书时间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 原文:记载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不肯趁楚军渡河时攻击,最终战败。
  • 含义:指不合时宜的仁慈,假仁假义。

2. 守株待兔

  • 出处:《韩非子·五蠹》
  • 作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
  • 成书时间战国末期约公元前3世纪
  •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含义: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3. 宋画吴冶

  • 出处:《庄子·田子方》
  • 作者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 成书时间战国中期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
  • 原文"宋画吴冶,不为不精,而不可为良工。"
  • 含义:指宋国的绘画和吴国的冶炼技术,比喻技艺精湛。

4. 宋斤鲁削

  • 出处:《周礼·考工记》
  • 作者:不详(战国时期)
  • 成书时间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 原文"宋之斤,鲁之削,郑之刀,越之剑。"
  • 含义:指宋国的斧头、鲁国的削刀,形容各地特产。

三、与郑宋两国相关的成语

1. 郑昭宋聋

  • 出处:《左传·宣公十四年》
  • 作者:左丘明(春秋末期)
  • 成书时间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 原文"郑昭宋聋,晋使不敏。"
  • 含义:比喻一个明白,一个糊涂。

2. 郑女宋娥

  • 出处:南朝梁·刘孝威《采莲曲》
  • 作者:刘孝威(南朝梁)
  • 成书时间南朝梁公元6世纪
  • 原文"郑女宋娥,采莲出渚。"
  • 含义:泛指美女。

四、间接相关的成语

1. 舍近求远

  • 出处:《孟子·尽心上》
  •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记录整理)
  • 成书时间战国中期约公元前4世纪
  • 原文"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 背景:孟子批评宋国大夫戴盈之的税收政策时使用此概念。

2. 朝秦暮楚

  • 出处:宋·晁补之《鸡肋集》
  • 作者:晁补之(北宋)
  • 成书时间北宋公元11世纪-12世纪
  • 原文"朝秦暮楚,固其宜也。"
  • 背景:描述战国时期包括郑、宋在内的中小国家在秦楚之间的摇摆政策。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出处:《庄子·山木》
  • 作者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 成书时间战国中期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
  • 背景:庄子在宋国时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后成为寓言。

五、与郑宋文化相关的成语

1. 郑风楚雨

  • 出处: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 作者:苏轼(北宋)
  • 成书时间北宋公元11世纪
  • 原文"郑风楚雨,一时之盛。"
  • 含义:指各地的风土人情。

2. 宋才潘面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 作者:刘义庆(南朝宋)
  • 成书时间南朝宋公元5世纪
  • 原文"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 背景:描述宋国人才貌双全的特点。

六、历史背景分析

郑国背景

  • 建国时间公元前806年
  • 开国君主:郑桓公(姬友)
  • 地理位置:今河南新郑一带
  • 文化特点:商业发达,音乐创新,外交活跃
  • 灭亡时间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

宋国背景

  • 建国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
  • 开国君主:微子启(商纣王之兄)
  • 地理位置:今河南商丘一带
  • 文化特点:保留商文化传统,重视礼仪,商业发达
  • 灭亡时间公元前286年被齐、楚、魏三国所灭

成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1. 文化差异:郑国被视为"新潮",宋国被视为"保守"
  2. 地理位置:两国位于中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3. 政治地位:两国都是周朝的诸侯国,但政治影响力有限
  4. 经济特点:商业发达,市民文化繁荣

七、成语的文化意义

对郑国的描述

  • 多与商业、音乐、创新相关
  • 常带有批评色彩(如"郑人买履"、"郑声淫"
  • 反映了周文化对郑国"非正统"文化的态度

对宋国的描述

  • 多与保守、固执相关(如"宋襄之仁"、"守株待兔"
  • 体现了对商文化传统的复杂态度
  • 反映了宋国作为商后裔的特殊历史地位

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郑宋两国的历史文化特点,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这两个诸侯国的认知和评价,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政治和社会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