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lines
1.7 KiB
Markdown
53 lines
1.7 KiB
Markdown
# 论语中关于孔子"牛逼来源"的质疑分析
|
||
|
||
## 关键发现:《论语》中的异常沉默
|
||
|
||
### 我们来分析《论语》中学生的问题类型:
|
||
|
||
#### 学生问过的问题:
|
||
- "何谓仁?" - 问道德概念
|
||
- "何谓孝?" - 问行为准则
|
||
- "何谓君子?" - 问人格标准
|
||
- "如何治国?" - 问政治方法
|
||
|
||
#### 学生从未问过的问题:
|
||
- "老师,您这些智慧从哪来的?"
|
||
- "老师,您跟谁学的?"
|
||
- "老师,您为什么知道这么多?"
|
||
- "老师,您的知识来源是什么?"
|
||
|
||
### 这种沉默意味着什么?
|
||
|
||
#### 可能解释1:学生太崇拜,不敢问
|
||
- 但这不符合《论语》中师生关系的记录
|
||
- 学生经常跟孔子辩论,甚至质疑他的观点
|
||
|
||
#### 可能解释2:当时这不是问题
|
||
- 说明孔子的知识来源在当时是"常识"
|
||
- 或者有明确的师承关系,不需要问
|
||
|
||
#### 可能解释3:这些对话是后世编造的
|
||
- 编造者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
|
||
- 因为他们也解释不了
|
||
|
||
## 与鲁迅对中医态度的类比
|
||
|
||
### 鲁迅的怀疑精神:
|
||
- 质疑传统权威
|
||
- 要求实证基础
|
||
- 拒绝盲从
|
||
|
||
### 对孔子的类似质疑:
|
||
- 如果连最基本的"师承问题"都没有记录
|
||
- 如果连最亲近的学生都从未问过知识来源
|
||
- 那么我们是否在集体维护一个"不存在的权威"?
|
||
|
||
## 终极疑问:我们是否在集体造爱豆?
|
||
|
||
### 如果孔子真的不存在或被严重神话化:
|
||
1. **整个中华文明的基础叙事需要重写**
|
||
2. **我们2500年来都在为一个虚构人物买单**
|
||
3. **中国古代思想史需要彻底重新审视**
|
||
4. **我们需要找到真正的思想创造者**
|
||
|
||
### 这不是小问题,这是文明根基的问题! |